固定匯率下希臘不會退出歐元區

2012-10-26 10:07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范樂

  在固定匯率下,當一國出現國際收支順差時,該國貨幣面臨升值壓力,中央銀行必須通過買入外匯賣出本幣來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匯率的穩定。在買入外匯賣出本幣的同時,本國貨幣供應量相應增加,帶來支出水準的上升,最終自動矯正國際收支順差,從源頭上消除貨幣升值壓力。

  相反,如果一邊在外匯市場買入外幣,一邊採取沖銷操作以抵消外匯市場干預帶來的貨幣供應量變化,那麼就無法從源頭上消除貨幣升值壓力,最終必然導致固定匯率制的崩潰甚至有可能引發匯率危機。

  因此,作為一種貨幣準則,固定匯率的最本質特徵正在於其調節機制。在固定匯率下,允許本國貨幣供應量隨著黃金的流入流出或中央銀行外匯市場干預而改變,是調節機制的關鍵。貨幣供應量的變化是如何影響到一國經濟並最終矯正國際收支失衡呢?

  一種觀點認為,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將通過改變順差國和逆差國的相對價格水準來矯正國際收支失衡。另一種觀點指出,貨幣供應量的變化主要是通過改變順差國和逆差國的支出水準來影響國際收支,順差國和逆差國相對價格水準的變化對於矯正國際收支失衡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經驗事實支援後一種觀點。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價定律的近似成立使得順差國和逆差國的價格水準相差無幾且變化趨勢一致。因此,貨幣供應量的增加,並不足以顯著改變順差國貿易品相對逆差國的價格水準,也難以扭轉兩國貿易的相對競爭力,因而無法達致矯正國際收支失衡的結果。這一點,對於開放經濟中的小國尤其如此。

  理解了固定匯率的調節機制,就能夠據此分析當前希臘所面臨的困境。首先,希臘作為歐元區國家的一員,其貨幣與歐元區其他成員國的貨幣完全相同,可以被視為實行了固定匯率制度,其貨幣與其他成員國貨幣的比價固定在1:1。

  其次,希臘主權債務問題,從另一個角度看,等價于國際收支逆差問題。原因在於:第一,如果希臘民眾的儲蓄抵減投資後的餘額能夠覆蓋政府債務,那麼希臘完全有可能避免主權債務危機。從希臘長期面臨著經常項目逆差的情況看,希臘國內的儲蓄水準長期偏低,這意味著相對收入水準而言,希臘民眾和政府的支出水準長期不合理的偏高。

  第二,如果外國資本能夠源源不斷地流入希臘,且規模足夠彌補希臘國內儲蓄與投資之間的差額,那麼希臘仍有可能避免主權債務危機的爆發。2006-2009年期間,希臘政府的儲備資産連續下降,表明外國資本流入規模不足以彌補希臘國內儲蓄與投資之間的差額。換言之,這一時期希臘持續面臨著國際收支逆差。

  因此,緩和希臘主權債務危機,首先必須扭轉希臘面臨的持續性的國際收支逆差。事實上,在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和深化階段,歐元區援助希臘的最主要措施正是直接向希臘提供貸款,加大希臘的資本流入規模。然而,通過金融項目盈餘的增加只能暫時性地緩解希臘國際收支逆差問題,如果經常項目長期逆差的狀況得不到明顯改善,希臘對外債務規模將不斷擴大,國際收支逆差也將會持續下去。

  中長期來看,希臘如何才能徹底扭轉國際收支逆差呢?在面對這一難題時,希臘將不得不在是否退出歐元區的問題上做出選擇。選擇繼續留在歐元區,希臘民眾和政府將不得不忍受支出水準的下降,以實現其國際收支的大體平衡。如果選擇退出歐元區,希臘將不得不創出一種自己的貨幣,並且允許這種貨幣與歐元之間的匯率浮動。可以預見,新的希臘貨幣相對歐元將會急劇貶值。

  不管以何種方式,徹底擺脫債務危機的陰影,都要求希臘削減支出水準。過程儘管痛苦,卻無法避免。單從這一點來看,希臘沒有理由主動退出歐元區。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