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銀拋售建行股票收益千億 外管局等集團接盤

2011-09-06 07:06     來源:京華時報     編輯:王思羽

  美國銀行昨天宣佈以83億美元出售建設銀行H股5%股份。有消息稱,這些股份的接盤者是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全國社保基金和中信證券。綜合美銀歷次增減持建設銀行股份的數據計算,美銀入股建行6年間,累計投資119億美元,累計套現194億美元,已賺得75億美元。

  ■事件

  美銀拋售建行中資財團接盤

  昨天,美銀宣佈已與多家中國金融機構達成協定,將以83億美元的價格向後者出售其所持中國建設銀行5%股份。美銀錶示,此次減持將使美銀獲得稅後利潤33億美元。減持後,美銀仍持有建行5%股份,並計劃借此保持與建行的戰略合作關係。

  此次減持是美銀入股建行6年多以來第四次減持建行股份。綜合美銀歷次增減持建設銀行股份的數據計算,美銀入股建行6年間,累計投資119億美元,累計套現194億美元,已賺得75億美元。

  美銀沒有透露買家的具體身份。有消息稱,買入建行股份的中國金融機構包括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全國社保基金和中信證券。其中,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與方風雷創立的北京投資公司厚樸進行了合作。這些中國買家與新加坡和卡達的主權投資機構一起買下了建行股份,新加坡政府投資機構淡馬錫所持建行股份增至大約7%。

  對於上述消息,建行方面昨天未予證實,並表示不會發公告披露接盤者身份。

  有銀行業分析師表示,由於涉及的股份比例較小,此次中資財團和海外財團接手建行股份應屬於純粹的財務投資。目前中資銀行股的估值相對偏低,從財務投資的角度來看,進行投資相對收益會好一些。

  ■分析

  剛解禁就拋售美銀確實差錢

  美銀今年一季度公佈的財務報告顯示,一季度美銀凈盈利從去年同期的28億美元降至17億美元,降幅達39%。市場分析人士認為,236億建行股解禁日剛剛到期,美國銀行就迫不及待地出售5%的建行股份,顯示出近期負面新聞不斷的美國銀行確實“差錢”。

  據悉,美銀房地産服務業務一季度虧損24億美元,大於上年同期的21億美元。該行還面臨投資者和保險商的訴訟,後者聲稱他們在美銀的欺騙下購買了基於欺詐性單據的住宅抵押貸款。美銀一季度已撥款10億美元用於回購這些抵押貸款,這一數字雖然低於去年第四季度的41億美元,但大大高於去年同期的5.26億美元。

  與此同時,商業銀行資本新規也加重了包括美銀在內的外資銀行的資本壓力。根據《巴塞爾協議Ⅲ》的規定,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應為7%、一級資本充足率8.5%、整體資本充足率10.5%。其中,被列為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美銀等還被要求額外增加資本充足率,幅度可達2.5%。這意味著,美銀在2016年前須將一級資本充足率提高並保持在9.5%的水準。美銀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30日,其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較上年末下降了0.24個百分點。美銀需要在增資、拋售建行股份之間作出抉擇。此次美銀出售建行股份後,其資本充足率將得到有效補充。

  ■影響

  無礙中資行發展應理性看待減持

  對於美銀減持建行股份,專家認為應理性看待。

  “減持不代表雙方合作的終止。還應看到,通過與戰略投資者的長期合作,中資銀行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戰略投資者在公司治理、風險管理、服務水準等方面為我國銀行業注入了許多新鮮血液。”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郭田勇還表示,當初建行引入美銀作為戰略投資者就是一種“花錢買機制”的行為,“也不是誰都有資格成為建行戰略合作夥伴的,所以建行當初把股份折價賣給美銀也是可以理解的。”

  東方證券銀行業分析師王鳴飛也認為,減持不會影響中資銀行業的長期發展,“中資銀行股估值處於絕對低位,價值凸顯,有望贏得越來越多機構投資者的青睞。同時,相比發達國家,我國上市銀行的發展十分穩健,在海外銀行業動蕩過程中未受明顯影響。減持這一短暫的市場行為不會給中資銀行帶來太大影響。”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