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離岸迷途?專家稱業務進入“瓶頸期”

2011-08-04 07:22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編輯:王思羽

  是人民幣失去了魅力?還是國際化遭遇阻力?僅僅一個月的數據其實不能説明什麼,市場雙向流動,人民幣升值預期降溫,都有可能。更該關心的問題是,香港人民幣存款增量降低,給了香港一個冷靜思考的時機,因為離岸市場的瓶頸正在逐步顯現

  6月香港人民幣存款增量快速下滑,進而引發市場的一系列猜測與質疑。8月3日,多位專家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香港離岸人民幣發展或已進入一個瓶頸期。投資者發現,在升值預期下降後,持有大把人民幣似乎成為多餘:“拿了人民幣有何用?”這一提問幾乎道盡了離岸市場的尷尬。

  升值預期降溫

  香港金管局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6月份香港人民幣存款餘額達到5536億元,當月新增存款僅48億元,相較今年前5個月平均每月460億元的存款增量,落差不可謂不大。

  對此,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的解釋是,6月份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香港支付內地多於內地支付香港。“由於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流向可能受到季節性和其他因素影響,支付凈額的流向和規模發生短期變化不足為奇。我們仍然需要多些時間去觀察,才可以看清楚跨境貿易結算資金流向的趨勢。”

  然而,為何6月份出現了內地企業支付到香港與香港支付到內地企業的逆轉?對此,上海師範大學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孫茂輝在《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當前香港市場和內地市場人民幣利率的差異比較大,因此有一部分人民幣借結售匯的方式流回了內地,從而獲取較高的投資回報率。而且經過一段時間內地與香港之間的談判,有一些措施的推出也便於人民幣從香港回流到內地。”

  “這也與市場對人民幣升值預期開始降溫有關。而在中國的地方融資平臺問題日益引發市場關注,以及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與通脹依舊高企而再度引發市場‘滯脹’論調的情況下,市場對於人民幣升值預期的確出現降溫跡象,因此境外的企業和機構對於持有人民幣的意願開始降低,這也很可能是導致6月份首次出現香港到內地人民幣支付逆轉的原因所在。”一位銀行業內分析人士進而指出。

  用途少成瓶頸

  “對於6月份出現香港人民幣存款增速放緩的現象,並不用過於擔憂。”孫茂輝表示,“一方面,人民幣長期升值及國際化的大趨勢依舊,這也就奠定了人民幣的市場吸引力。另一方面,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將從試點省市拓展至全國所有省市,香港人民幣的存量仍會不斷增長。”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6月的人民幣貿易結算更為平衡,更多的人民幣被輸送回內地,而其中內地流動性的緊縮很可能是一個因素。不可否認,目前內地金融機構動輒4%、5%甚至7%、8%的短期存款回報率或投資回報率,對境外人民幣資金具有相當的吸引力。也不排除部分企業及機構通過不同的方式及途徑將人民幣輸入內地。不過,央行本週已明確要求,暫停境內企業從境外銀行直接融入人民幣,外商投資企業投資總額與註冊資本的差額部分向境外銀行的貸款亦包括在內,這在一定程度堵塞了香港人民幣流回內地。

  其實,內地資金缺乏,而香港人民幣日漸充裕,供需雙方的意願可以相當契合,一旦回流機制打通,對於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發展將是極大的推動。然而,在當前內地通脹依舊居高不下的情勢下,在當下要邁出這一步有太多的風險需要顧慮。可以説,這也是央行暫停境內企業從境外銀行直接融入人民幣的原因之一。

  與此同時,截至目前,香港離岸市場的人民幣投資産品始終乏善可陳,在第一隻以人民幣計價的房地産信託基金IPO出爐後,人民幣産品的開發及推出基本處於停滯狀態。8月3日,財政部發佈公告稱,定於2011年8月在香港發行200億元人民幣國債,其中150億元面向機構投資者,50億元面向個人投資者。儘管尚未公佈債券的利率狀況,但顯然不會高於內地的發行利率。

  “在人民幣升值預期逐漸趨弱的情況下,如果無法提供品種豐富且具有競爭力的收益率的人民幣投資産品,那麼只是促發境外人民幣想方設法地流回內地,進而衝擊內地貨幣政策的效用。”上述分析人士認為,“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發展及人民幣的國際化,當前首要做到的就是打破離岸人民幣無用武之地的瓶頸。”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