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香港高層:粵港攜手可成世界級金融中心區

2010-04-13 14:14     來源:新華網     編輯:程軼文

  中銀香港研究部主管謝國樑日前在港表示,香港特區與廣東省簽署的《粵港合作框架協議》,首次明確提出粵港兩地金融合作以香港為龍頭,理清了粵港金融合作的關係。如果合作雙方都能將優勢發揮出來,粵港地區有望發展成為世界級金融中心區。

  謝國樑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香港與廣州、深圳的城市金融業各有特點,把香港定位為龍頭,非但不會抑制穗深的金融業發展,反而有利於提升三地的分工合作與互補發展。與此同時,以穗深為腹地,可為香港提升其金融中心地位提供源源不斷的金融資源和動力。

  謝國樑説,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是此次《粵港合作框架協議》中推動兩地金融合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這不僅是粵港合作的問題,更涉及整個國家金融戰略層面,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非常重要的一環。”

  他認為,框架協議中有關“粵港兩地要在證券、期貨和債券等投資領域加強合作”的內容,既是亮點也是難點,因為會涉及跨境資金流動問題,而這與資本賬戶開放問題直接相關。“逐步有序開放資本賬戶是中國的既定戰略和發展方向,如果粵港之間能先行先試並取得一些突破,對整個國家都很有意義,可直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謝國樑同時表示,在目前條件下推進這項工作還有相當的難度,框架協議也只是提出概念,如何落實還需兩地金融界提出切實可行的細化措施。

  從目前市場結構看,謝國樑認為,粵港兩地金融合作應積極突破的一個領域是債券市場,“兩地的債券市場目前都比較弱,而廣東企業的融資需求會越來越大,兩地在人民幣和港幣債券市場方面合作空間很大。”

  他表示,香港要推動人民幣債券發展,首先要吸引更多發債體利用香港平臺發行人民幣債券;其次要解決二手市場交易問題。從2007年至今共有13筆人民幣債券在港發行,總發行金額為380億元人民幣,雖然一手市場認購相當活躍,但二手市場交易量較少,原因主要是人民幣債券不能在交易所掛牌買賣。

  謝國樑表示,目前港穗深三地金融業已形成各自的特點,未來互補發展空間巨大。

  在他看來,廣州在銀行服務領域很有發展潛力,因為其始終是華南地區銀行業及銀行體系資金的集散地。相比較而言,香港的存貸款等傳統銀行業務增速遠不及珠三角地區,這與香港本地沒有製造業、為企業提供融資需求的空間有限有關。

  至於深圳,近年來已發展成為中國重要的創業投資和融資中心。目前深圳的創投基金聚集度相當高,加上既有的創業板融資平臺,使得該領域成為深圳的優勢和強項。

  分析香港的金融業優勢,一是金融市場國際化程度高,可成為大型企業的融資平臺;二是香港具有資産管理優勢。由於香港資訊暢通、稅率較低且資金進出自由,因而聚集了很多銀行服務、投資理財機構和專業人才,是全球金融資産管理的最佳地方之一,未來香港在這一領域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所以就港穗深三地而言,廣州可以銀行服務為主;深圳或可成為創投融資平臺;香港則應在資産管理、財務管理和股市融資方面更進一步,三地在金融領域可實現優勢互補、錯位發展。”謝國樑説。

  至於香港如何擔當龍頭角色,謝國樑認為,香港應在“金融業國際化、銀行業服務水準、金融業規範化,以及金融創新”四個領域起帶頭和引領的作用,此外在金融監管方面還需進一步完善。

  “這並不是説香港的金融監管不好,而是在新的形勢下,要適應粵港之間新的金融定位需要。”謝國樑説。(王敬中 蘇曉 陳鐸)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