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資金量需求較大 本週短期理財收益走高

2013-08-19 13:36     來源:濱海時報     編輯:林天泉

  上周,在公開市場上,央行再度進行110億元人民幣7天期逆回購操作。這是央行連續第三周開展逆回購操作。央行此舉直接鎖定了大部分商業銀行到期流動性,並且在心理上對商業銀行造成了打壓。未來一段時間,銀行對資金量的需求依然較大,短期理財産品收益率將持續走高。

  該類投資者可將三成資金進行儲蓄,將其餘七成進行低風險投資,如40%選擇銀行低風險的理財産品(如保本型或滾動型理財産品),15%選擇貨幣基金,15%選擇較為穩健的債券型基金。

  保本型理財産品(40%):本週可關注某股份制銀行的保本型理財産品,該産品屬於混合型産品,投資期限為2個月,預期年化收益率高達4.6%;另一家外資行本週發行的一款混合型保本理財産品也較值得關注,其投資期限為3個月,預期年化收益率高達5%。

  貨幣基金(15%):本週,某保證金類貨幣市場基金,其中A類份額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達6.74%,而B類份額7日年化收益率則達7%。另一款貨幣市場基金,其中A累份額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達4.87%,而B類份額7日年化收益率則達5.12%。

  債券基金(15%):如某可轉債基金,目前該基金A 類份額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達5.74%,而B類份額7日年化收益率則達6.13%;另一款債券基金也可關注,目前該基金A類份額7日年化收益率已達4.86%,而B類份額7日年化收益率則達5.32%。

  該類投資者可將一成資金進行儲蓄或購買普通的銀行理財産品,其餘九成資金進行風險性投資:40%銀行機構型理財産品,30%選擇股票或股票型基金,20%選擇股市。

  本週可關注某股份制資銀行推出的12個月期人民幣結構型理財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率達7%;另一家外資銀也發行一款人民幣結構性投資産品,投資期限為12個月,預期年投資收益率達到10%。

  股票(20%):上周滬深股市衝高回落,週五因意外事故一度劇烈波動,但尾盤仍以下跌報收。在經歷此前一波震蕩上揚之後,本週大盤轉入震蕩調整階段,恐將維持2000-2100點的區間震蕩格局。上周“烏龍指”事件後,預計監管層對證券行業的監管核查將進一步趨嚴,或影響券商部分新業務的開展進程,因此將給市場帶來一定程度的利空,並對藍籌板塊形成不同程度的拖累。市場人氣可能受到一定打擊。下周市場先抑後揚的概率較大,操作上,建議投資者回避前期漲幅過高的創業板個股。從交易策略上,建議投資者本週關注兩點:其一,回避前期爆炒的創業板和中小板個股。前期被熱炒的概念需經過中報業績的驗證,現階段投資者應通過中報仔細甄別績優成長股,回避純題材炒作個股。其二,逢低關注週期類股的短線機會,但需牢記週期股的投資思路應以衝高後獲利了結為主,絕不追漲。

  該類投資者可將兩成資金進行儲蓄(這部分儲蓄資金的活期資金部分可選擇1天和7天期通知存款),剩餘八成資金進行中等風險投資,40%選擇非保本浮動型理財産品,40%選擇貨幣基金。

  浮動型理財産品(40%):目前市場上非保本浮動型理財産品收益率在4.5%—6%之間,如某股份制銀行本週發行一款混合型浮動收益類理財産品,投資期限為3個月,預期年化收益率達5.6%;某股份制銀行本週也發行一款浮動收益類産品,投資期限為6個月,預期年化收益率高達5.8%;而另一家股份制銀行本週也發行一款信貸類産品,其投資期限為6個月,預期年化收益率高達6%。  (記者 胡淼 李婷婷)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