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人身險費率2.5%上限終結

2013-08-05 10:26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林天泉

  保監會日前宣佈啟動普通型人身保險費率政策改革,人身保險預定利率不再執行已經持續14年之久的2.5%的上限限制,由保險公司按照審慎原則自行決定。新的費率政策將從8月5日起正式實施。為鼓勵和支援發展風險保障業務,新政降低了長期人身保險業務中風險保額相關的最低資本要求,這一舉措預計將釋放壽險行業資本佔用約200億元。

  具體而言,普通型人身保險以及與特定資産項目掛鉤的專項保險産品預定利率,都將獲准由保險公司自由定價,但預定收益率在3.5%以上的産品需要報批。同時,為了防範經營風險,新政明確了法定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標準,改革後新簽發的普通型人身保險保單,法定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不得高於保單預定利率和3.5%的小者。

  評估利率是計演算法定責任準備金的依據,如預定利率高於評估利率,則表示保險公司收取的費率不能滿足法定責任準備金提取的相關標準,由此形成的財務缺口,需要保險公司用自有資本承擔,銷售越多、財務壓力越大。因此,對於這一規定,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副主任袁序成解釋稱“如果普通型人身保險的預定利率被定為3%,那其準備金評估利率就為3%,如果預定利率提升為4%,那準備金評估利率只能最高定為3.5%。”

  另一方面,也有市場人士擔心,費率市場化將導致費率水準的下降,可能構成對保險公司盈利能力的考驗。對此,袁序成表示,當前普通型人 身 保 險 佔 人 身 險 業 務 的 比 重 僅8%,相關險企經過測算,預測對利潤的影響有限。

  某險企精算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放開利率限制在保障型産品方面肯定會有一些衝擊,但説對市場起到顛覆性的變化基本上不可能。而即便分紅險和萬能險等費率改革隨著銀行利率市場化逐步推進,影響也不大。作為分紅險和萬能險來説,保險公司每年都會根據盈利水準給客戶一個分紅,如果放開,只是把這部分分紅從後端移到了前端,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