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化打響攻堅戰

2013-07-08 08:37     來源:新京報     編輯:林天泉

  國務院日前發佈的《關於金融支援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再次明確,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觀察人士認為,這預示著我國利率市場化將打響攻堅戰,即進一步擴大存貸款利率浮動幅度,建立健全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在市場流動性充裕、存款增長良好的預期下,央行有望年內公佈利率市場化改革具體措施。

  首先,從此前我國提出的利率市場化改革路線圖可以看出,利率市場化的總體思路是:先放開貨幣市場利率和債券市場利率,再逐步推進存、貸款利率市場化。而一般認為,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將按照“先外幣、後本幣;先貸款、後存款;先農村,後城市;先長期、大額,後短期、小額”的順序進行。

  由於目前貸款利率普遍上浮,完全放開貸款利率下限不會對金融市場帶來重大衝擊,一定程度上意味著貸款已經實現利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的下一輪突破口則是激活存款市場。一方面,針對小額存款的存款保險制度將加速推出;另一方面,針對大額長期存款的市場化可能重啟,如可能在大中銀行展開大額可轉讓存單試點。

  觀察2012年6月存款利率上浮區間擴大後商業銀行存款利率的變化情況,從期限來看,短期存款對利率上浮區間的放開比較敏感,長期存款定價較穩定。所以,一種可能路徑是進一步擴大甚至放開中長期定期存款上浮區間,待時機成熟後再逐步擴大短期和小額存款利率上浮區間,直至最終放開上浮限制。

  也有學者建議我國應借鑒國際經驗,引入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這一金融産品。由於大額可轉讓存單的期限可為幾個月到幾年,平均期限明顯長于存款平均期限,有助於銀行提高負債平均期限,緩解傳統銀行和影子銀行普遍面臨的“短借長貸”期限錯配問題。

  其次,Shibor將承擔市場基準利率角色。Shibor主要用來反映我國貨幣市場上人民幣短期資金的供求情況,對基準利率的有效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從金融十二五規劃可以看出,央行將會發揮Shibor的基準作用,健全中長期市場收益率曲線。未來隨著基於拆借利率定價的金融産品進一步豐富,Shibor可能替代存貸款利率成為基準利率。

  再次,未來將推動貨幣政策工具轉型。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多數國家都以再貸款和再貼現利率作為主要政策工具。未來央行通過再貼現利率或公開市場操作來影響Shibor,進而間接影響市場利率將成為我國主要貨幣政策手段。

  其中的關鍵是,要有效疏通利率傳導渠道。利率傳導渠道的暢通不僅依賴於利率市場化,還需要提高金融機構風險定價能力及企業對利率的敏感性。近期央行頻繁使用逆回購來調節流動性,也是為了培育完善的利率調控體系。此外,6月底的銀行間市場“錢荒”也是央行利率市場化改革前的一次試探或壓力測試。短期內資金價格高企和銀行頭寸劇烈調整是利率“闖關”的典型表現。此次“錢荒”表明利率市場化加速,近端的銀行利率開始傳導至遠端,利率傳導更為有效,但暴露出銀行系統對於流動性風險的管理還不到位的問題。

  一方面,利率市場化不是簡單地放開存款價格,而是需要銀行不斷提升資産負債管理能力,央行不會再走過多行政干預的老路;另一方面,當前實施的存貸比監管造成超儲率和資金利率顯著波動,嚴重阻礙了利率傳導機制,相信在十二五期間記憶體在調整存貸比監管的需求。

  最後,擇機推出存款保險制度。十二五期間將建立完善存款保險制度及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機制,擇機出臺《存款保險條例》。我國目前的銀行業經營實際上是以國家信用為擔保,存款保險制度的出臺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利率市場化後的金融穩定性,是利率市場化的重要條件。

  利率市場化改革有利於加強金融機構風險定價能力,緩解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深層次矛盾。而央行進一步放開存貸款利率幅度到現在已經有一年左右時間,市場也經過調整和適應,主要金融機構對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已有較充分準備。在未來市場流動性充裕、存款增長良好的預期下,央行有望年內公佈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具體措施。(記者 張朝暉)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