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行長辦不了信用卡?專家談銀行弊端

2013-07-08 08:38     來源:揚子晚報     編輯:林天泉

  退休銀行行長到一家大銀行辦白金信用卡,卻被告知自己信用額度為0,最後因為常坐飛機頭等艙,卻被另一家銀行拉攏為金卡用戶,這是不是很諷刺?7月6日,太湖論壇協同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江蘇戰略與發展研究院在南京共同召開主題為“地方經濟與金融文化”的研討會,與會專家就目前國內銀行業弊端進行了探討。揚子晚報記者 徐曉風

  退休行長信用額度為0? 大銀行拒辦白金信用卡

  前段時間的“錢荒”暴露了不少銀行業的問題,而此次研討會上,不少與會的金融專家也就自己的切身體驗“聲討”國內銀行業的種種弊端。比如原廣發銀行副行長金海騰説,自己從銀行退休後在上海辦了一家公司,因為公司在一家大銀行開戶,自己也去這家大銀行申辦白金卡。結果一個月以後銀行“很抱歉地通知我,我的信用額度是0,我説憑什麼?他説你一退休了,二是外地戶口,兩條把我否定了。”金海騰很生氣,不過“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因為工作需要,他常坐飛機頭等艙去四川出差,結果被另一家商業銀行盯住了,“第三次坐飛機的時候,他們問我能不能在他們那辦一張信用卡,我説我信用額度是0,他説不會啊,你經常坐飛機,頭等艙怎麼是0呢?”金海騰簽字三天后,對方就通知他成為銀行金卡用戶,信用額度5萬元,現在金海騰最常使用的就是這張信用卡。所以,從銀行對客戶版信用卡的額度審核和態度上,就可以看出服務的差距和額度審核弊端。

  網際網路反逼銀行業反思 銀行要爭取80%客戶

  與會專家表示,目前我們銀行所支援的實體經濟當中,佔整個社會總量可能不超過20%,有80%的企業和銀行沒有關係。以前銀行不在乎,但現在網際網路來了,“馬雲講了一句話,他説我做了你們銀行不做的80%的客戶,你們銀行只做20%的客戶。”這句話很有意思,也讓銀行業反思,銀行信用如何嫁接商業信用,如何改變銀行只喜歡貸款給大企業、給有央企擔保的大項目的“愛好”?現在支付寶所佔的份額在爆發性增長。網路消費在網上積累了大量信用,網際網路建立起了一種新的信用體系,銀行業被逼得不得不思考,為什麼不去發掘那80%的客戶?

  銀行員工靠爭錢來掙錢 中國銀行業缺準確定位

  研討會上,瑞士蘇黎世銀行北京首代劉志勤訴苦説,自己有兩個孩子,孩子們夫妻四人都在銀行工作,一年365天,能有2天晚上7點到家吃飯都是奇跡,基本每天都晚上10點以後才回家,幾乎沒有週末和假期,“為什麼?他要完成指標,雖然有的孩子已經在當支行的行長,那更苦啊,”劉志勤説,當行長任務更大,完不成任務被扣錢更多。所以劉志勤打趣説,中國人是爭錢,外國人是掙錢,爭錢很苦,這種狀態需要改變。

  而原廣發銀行副行長金海騰補充説,美國每一個銀行都有很清晰的定位,比如華美銀行是做華人的業務,做中美資金的往來;夏威夷銀行做富人理財;矽谷銀行;做股權類投資;聯新銀行只做公司業務,不做零售業務……但是中國的銀行都在做同一件事情,競爭激烈,非常難受。“你很難想像,我穿一件襯衣,有的襯衣200元,有的襯衣5000元,如果一個襯衫廠既生産5000元的襯衫,又生産200元的襯衫,沒有定位,(能做好嗎?)一個銀行既做重大的項目,又做小微企業,同樣沒有定位。”專家們表示,比如20年前銀行有工農中建,專業化很清晰,工行做工商企業,農業銀行做農業貸款,建行做基本建設,現在全打成一鍋粥,定位模糊,結果導致很多同業不良競爭,銀行員工拼命去拉存款、辦信用卡也是如此。所以,在商業金融發達的今天,國外銀行業的區別定位也許可以借鑒。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