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緊”警醒銀信合作

2013-07-08 08:33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林天泉

  在近期“錢荒”中,銀行通道業務佔比較大的信託公司“受驚”不輕,信託業整體在銷售端“受傷”較大。雖然信託業對下半年的流動性並不悲觀,但不排除今後再次出現“錢荒”,因流動性困難暴露出更多問題信託産品。

  信託業內人士提出,下一步將更加謹慎應對,同時逐步脫離“通道”角色,從項目到産品發行都要追求獨立的生存能力。此外,下半年信貸規模增速預計將放緩,企業融資受阻,信託作為補充融資平臺,則可從中發掘機會。

  流動性緊張或再現

  6月中下旬以來,貨幣市場資金驟然緊張。SHIBOR上漲迅速,短端利率上漲幅度高於長端。市場不斷擔憂流動性問題。

  北京一家信託公司的項目經理徐先生認為,6月銀行“錢荒”原因較多,包括外部環境變化導致熱錢撤離、季末因素、稅收清繳因素等,而在這些因素發酵過後的下半年,不大可能出現6月這樣的緊張情況。徐先生説,“雖然下半年流動性緊張的預期存在,但肯定不會像6月這樣,對下半年銀行流動性並不特別悲觀,”但央行給了市場一個要謹慎使用增量的預期,因此,下半年信託做項目會更謹慎。

  普益財富研究員范傑認為,在貨幣政策取向上,政府可能偏向一種折中思路,也是提出“把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住、發揮好,合理保持貨幣總量”的原因所在。“從目前的經濟形勢看,這種政策應該有生存的土壤。”范傑表示,貨幣供應總體充足,如能有效配置資源,偶爾的緊縮不會導致通縮,也會避免陷入流動性陷阱。政策目的在於把資金從升值資産趕向實體經濟、領域,“不排除在今後,諸如此次的流動性危機會多次出現。”

  “錢荒”衝擊銷售業務

  平安信託一位銷售經理表示,6月銀行“錢荒”短期內對信託産品銷售産生直接衝擊,“以前的銀行渠道都不好用了,有的銀行甚至直接勸説有買信託意向的客戶買理財産品。”中融信託一位銷售經理也抱怨,“銀行把許多理財産品的收益都提高了,直接導致購買信託産品的客戶少了。”

  同時,銀行在去杠桿化過程中,加強對理財資金池的監管,對單一信託發行將有負面作用。發行方面,信託公司將選取原來優質的單一信託項目轉向為集合信託,集合信託融資方品質有望提升,融資利率將有所下降。

  有信託公司工作人員表示,“錢荒”期間,信託公司的單一資金業務受影響很大。一方面銀行為緩解流動性壓力,大肆開展“攬儲”業務,不斷有銀行推出一些高收益的短期理財産品以募集資金緩解壓力,這使得市場上一大部分閒置資金紛紛被銀行吸入,單一信託資金來源大受影響。

  用益信託工作室研究員顏玉霞表示,為了尋找此次“錢荒”原因,資金期限錯配、資金空轉、影子銀行等相繼被監管層提及,這對一直被視為影子銀行的信託將産生一定影響,監管層是否會就影子銀行問題出臺新的相關政策還不可知,一旦開始清理影子銀行,包括銀信合作在內的單一信託將受到較大影響。

  轉換角色謀獨立發展

  民生證券分析師張磊認為,實體經濟需求疲弱,GDP增長中樞下移,信託增長面臨增速下滑及價格回落壓力。同時,經濟增速放緩導致部分企業資産負債惡化風險上升,信託償還風險將有所上升。央行對金融體系“擠水分”將對信託帶來新的壓力。金融體系期限錯配風險及去杠桿對信託新增業務帶來新壓力。

  前述平安信託人士表示,平安信託有獨立的銷售渠道,主要在債券類的産品池上和銀行合作較多,因此在銷售上部分該類業務受到銀行“錢荒”影響較大,但整體影響不大,“主要是因為我們有自己的業務團隊和銷售團隊,大部分項目是自産自銷,因此整體還好。”但此次錢荒也給信託業界敲響了警鐘——“僅靠通道業務,好日子是會到頭的。”因此在積極探索獨立生存,即自己找項目、自己做銷售,逐步擺脫給銀行充當“通道”的角色。

  徐先生也表示,此次錢荒對以通道為主的信託公司影響較大,雖然預計7月以後銀行間流動性會好一點,但是後面也會“越來越謹慎,越來越不好做,銀信雙方在不斷試探對方底線”,因此信託要發展獨立生存能力才是長久之計。對於短期內銀信合作規模是否會受影響,徐經理認為,短期來看,在利益驅動下,銀信合作只是會“受驚”而不會有實質性減少,“銀行那邊走不了貸款的項目還是會選擇通過信託的通道來做。”

  徐先生同時提出,通常來説,少部分現金流狀況不佳的項目往往依靠過橋資金歸還信託貸款,而過橋資金對利率較為敏感,出現流動性困難會使流動性資金無法接盤,問題信託産品的暴露將會增多。

  顏玉霞也認為,今年上半年銀行信貸規模大增,下半年的信貸規模增速預計將放緩,企業融資受阻,信託作為補充融資平臺,“抓住機會,也將有一定發展。”(記者 毛建宇)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