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為何要換“芯” 磁條卡安全隱患大

2013-01-23 15:04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范樂

  許多人並不了解我國應用廣泛的銀行卡屬於磁條卡,存在安全風險。2011年以來,在中國人民銀行的推動下,商業銀行巨頭正逐步推廣金融IC卡,也稱銀行晶片卡或銀行智慧卡。那麼——

  “身在湖南長沙,工資卡卻在江西南昌被盜刷,而當時卡和身份證都在我自己身上”,剛工作兩年的小維遇到了莫大的難題。她工作的所有積蓄都放在工資卡中,手機短信提示工資卡餘額僅有幾十元,她賬戶被盜了。小維説自己不能理解為什麼銀行卡和身份證都在自己身上,錢還能被人取走。排除了無卡取現的情形,實際上,這正是典型的銀行卡被複製、盜用的惡劣事件。

  磁條卡安全隱患大

  為銀行做卡片設計的握奇數據公司支付與識別産品方案部經理齊同心説,複製磁條卡需要能夠讀寫磁條的設備。這已經不是什麼高難的技術,只要幾千塊錢,甚至更少的錢就可以買到這樣的設備。

  在網路上也有提供磁卡複製設備的連結。有的提供設備者甚至“服務週到”,還有包測試、卡複製成功後再付費等項目;其服務網路也不僅限于中國大陸,同時覆蓋港澳臺等地區。

  小維在賬戶被偷盜後起訴了銀行,但銀行則認為是小維自己不慎將密碼告訴他人,因此,拒絕她的要求。

  中國人民大學財經學院副教授周虹説,“目前,被克隆的卡大都屬於借記卡。無論是國際上,還是國內,借記卡都通過密碼消費。只要借記卡能夠消費,那麼它就是持卡人授權的行為,這種情況下銀行默認密碼沒有被別人破譯。”

  銀行卡被盜刷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由於銀行卡被克隆,密碼被暴力破解而遭盜刷;另一種為用戶自己洩露相關資訊所致。而“就銀行卡被克隆的情況來説,持卡人很難舉證證明自己沒有洩露密碼,所以銀行就能免責。”

  正如我們了解到的,銀行卡的消費需要通過卡號加密碼的方式,周虹進一步解釋説,“磁條卡被克隆了,但密碼不是通過暴力破譯獲得,這時候的責任就很難劃清,持卡人可能就需要承擔責任。”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