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印鈔救經濟 標本皆難治

2013-01-23 14:21     來源:國際商報     編輯:范樂

  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無限寬鬆”的政策之後,日本央行隨即將通脹目標提升至2%。但業內人士普遍不看好日內閣“大開”印鈔機的舉措,認為這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日本勞動生産率走低、競爭力趨弱的難題。

  日本央行于1月22日宣佈維持基準利率0~0.1%不變,並宣佈採取無限量購債計劃,同時將通脹目標上調至2%。聲明稱,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將中期通脹目標設定在2%,但並未就此設定時間表。

  非常湊巧,恰在日本央行將公佈貨幣政策決議之前,日本經濟大臣甘利明于同日表示,不打算通過政治力量引導日元升值或貶值。

  同時,甘利明指出,他將參加日本央行當日會議,並向日本央行解釋安倍內閣增強央行政府間合作的立場。

  業內分析師表示,日本央行效倣美聯儲採取無限量寬鬆措施,這意味著日銀將源源不斷向經濟體注入流動性,直至通脹率上升至2%,這也意味著日元匯率未來面臨更多貶值空間。

  提高通脹目標不治本

  就在央行宣佈上述聲明的同日,日本經濟産業省公佈的數據顯示,日本2012年11月所有産業活動狀況均出現下滑。

  由日本經濟産業省公佈的所有産業活動指數,用於衡量11個産業的活動狀況,該指數被認為非常接近國內生産總值,是衡量工業和服務業産出的依據。該指標是日本經濟健康狀況的領先性指標。指數上升,預示未來經濟好轉,對日元有利。

  11月具體數據顯示,日本11月所有産業活動指數月率下滑0.3%,前值上升0.2%。

  由此看來,日本政府的種種努力並不見成效,即使在失業率下行、經濟保持良性增長的階段,日本整體的物價水準仍然很難上漲。日本政府更是因為頻繁的入場干預匯率而身負惡名,日元匯率則出現越壓制越上漲的現象。

  此次安倍上臺後,再次將壓低日元、提高通脹作為執政目標提出。不過,和以往的政治家不同的是,安倍雄心勃勃地提出2%的通脹目標。而此前日本央行設定的通脹目標僅為1%。

  中國外交學院教授、日本問題專家周永生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日本在經歷了20多年的緊縮後,提出2%的通脹目標來實現恢復經濟、投資復興並不易做到。因為量化資金能夠全部投入到實體經濟這一點很難實現。“有可能在這2%中,有1.5%的資金都流入房地産市場和金融市場。我認為日本應該向中國學習,能夠達到4%的通脹率才有可能拉動經濟。”他説。

  中央電視臺財經評論員許一力直言:“並不是印錢,安倍口中2%的通脹目標就能實現。”他解釋,按照日本歷史經濟數據,在經濟泡沫爆裂之前的高速成長期,日本的通脹也僅有1.5%的水準。因為日本與現在的中國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絕大多數印出來的錢會流向房地産等投資品,而不是消費品市場。此前日本也施行過幾次力度稍小的量化寬鬆政策:大肆舉債修高速公路,零利率,印鈔票沖銷銀行壞賬,幾年間日本也印過幾萬億日元到十幾萬億日元,但日本的CPI始終沒有上去。

  他分析,日本經濟長期停滯的真正原因,源於代表日本經濟實力的潛在增長率太低。日本的勞動生産率低下,沒有競爭優勢。最近這些年,中國、印度、韓國等新興國家在製造業更具有競爭優勢,日本製造業在面臨著向高附加值産業轉移的環境下,卻出現了要麼決策方向走失、要麼在投資上連連失誤的低級錯誤,這些高附加值産業的人力需求並不大,更多的日本員工下崗失業。

  墻內開花墻外香

  安倍上臺以來實施了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使得訂單需求及日本企業的投資增加,同時,日本旨在推動本國經濟復蘇的經濟刺激計劃有望推動東南亞的發展。

  匯豐和瑞士信貸證實,日本安倍政府推出的貨幣寬鬆政策以及1.15億美元的刺激計劃將創造大量機遇,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就包括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泰國和馬來西亞三國。對此,周永生表示,日本資金重組,並且國內政府鼓勵向東南亞地區投資,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和擴大了日本資本的輸出。但與此同時,日元匯率走低增強了日本的汽車和電子産品出口的競爭力,這會讓競爭對手韓國蒙受損失。“其阻礙了韓國向其他國家的出口,畢竟韓國主要是依靠出口的國家。”周永生解釋道。

  匯豐銀行亞洲經濟研究部門主管之一的弗裏德里克諾伊曼對此表示,日本的刺激計劃將“推動日本企業和銀行對東南亞的投資”。“這將對資産價格、投資和消費産生刺激作用,並有力地幫助(東南亞的)這些經濟體在2013年保持高水準的增長。”他認為。

  周永生也不無憂慮地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日元貶值影響了中國産品向日本出口。“雖然流動資金增加,但這並不表示增加的資金會流入中國、在中國的投資增多,畢竟目前中日關係還不太樂觀,大部分會流向東南亞等國家。”他説。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