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標準角力加劇 各方逐鹿“大蛋糕”

2012-11-02 08:59     來源:深圳特區報     編輯:范樂

  10月29日,中國移動涉足西南移動支付市場,聯合浦發銀行在雲南首發首款在全國範圍實現手機現場支付的聯名卡。就在幾天前,中國聯通則在中原發力,與中國銀行在河北推出覆蓋全省的移動支付合作。移動支付市場戰火越燒越旺,其背後的根本是兩大標準的逐鹿角力,三大電信運營商坐擁數以億計的用戶,成為市場天平上舉足輕重的“砝碼”。

  各方逐鹿“大蛋糕”

  兩大運營商最新佈局只是市場逐鹿熱潮中的一朵浪花。本月18日,國內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發佈移動支付産品超級支付。智慧手機巨頭HTC則聯合招商銀行推出手機電子錢包,正式進軍移動支付市場。在此之前,支付寶與百貨連鎖品牌上品折扣達成戰略合作,共同開發商場O2O服務,消費者以手機支付寶拍攝商品二維碼就能購物。

  騰訊旗下的第三方支付企業財付通則宣佈,整合線上支付與線下商務,將結合微信開發移動支付,其龐大用戶基數的“導入”讓業界重視。截止目前,浦發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多家銀行推出自家的移動支付産品。招行行長馬蔚華笑稱,要通過手機錢包“廢掉”銀行卡。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我國移動支付客戶數達到1.45億戶,較2010年增長了61.11%。同時,2011年全年發生移動支付業務2.47億筆,與2010年相比增長了109%。

  業內人士指出,移動支付對於未來金融服務發展舉足輕重,同時對於移動電子商務等新興産業至關重要,市場蛋糕如此誘人,吸引了電信運營商、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企業、手機廠商雲集,市場競爭也會漸趨白熱化。

  標準之爭競合可期

  移動支付市場競爭大幕開啟,背後的標準之爭是關鍵。

  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本月宣佈,中國金融移動支付系列標準(送審稿)已通過審查。這意味著歷時一年半的移動支付標準編制工作,將進入最後報批階段。據悉該標準有望在年內對外頒布,如能實現,中國將成為全球首個制定移動支付技術標準的國家。

  目前我國移動近場支付技術實現方案主要有兩種:基於13.56MHz的NFC技術、基於2.4GHz頻段的RFID-SIM/SD技術。前者是中國銀聯主導,主要用於終端POS機;後者由中國移動研發,主要用於手機上,現在還無法與銀聯的終端POS機互聯互通。兩種標準各有韆鞦,一直牽動著整個産業鏈的走向。

  專家介紹,銀聯的方案是國際通行標準,專利由諾基亞、新力等巨頭掌控,優點是應用廣泛,發展較為成熟,但使用手機支付業務必須換手機和SIM卡,並不支援遠端充值。

  中國移動的方案只需更換手機SIM卡就可以實現支付,但産業鏈尚未成熟,與銀行、公交等主要行業的POS機互聯互通不暢,終端設備需要改裝或重鋪,硬體成本和普及是最大的攔路虎。

  今年6月,兩大陣營顯露從競爭轉為競合的跡象。中國移動和銀聯在上海簽署移動支付合作協議,中國移動宣佈未來將統一移動支付方案至銀聯主導的13.56MHz標準。

  艾瑞分析師謝春認為,兩大陣營的競合遠未結束,移動支付標準制訂由銀行方主導,但運營商掌握數以億計的用戶群和自主智慧財産權,兩大標準的演變與推進尚難清晰預料,但用戶對於移動支付智慧化與個性化需求,以及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參與,將顯著影響市場走勢。

  深圳試水有望領跑

  德勤最新報告認為,到2015年,移動支付將成為中國用戶最喜歡的支付方式。

  採用2.4GHz標準的成功案例,當屬深圳的手機深圳通項目規模最大。記者昨天獲悉,該項目去年5月開通以來發展迅速,截至今年4月註冊用戶超過50萬,活卡率超過90%,用戶數和活卡率均位居業界第一,預計今年底有望突破百萬用戶大關。此外,深圳數千個餐飲、影院、便利店等商家網點也能刷移動手機進行小額消費。

  深圳其他運營商同樣在積極試水。深圳聯通聯手工行推出具有手機支付功能的銀行卡。深圳電信則結合下一代網際網路IPv6的射頻識別技術,推出手機支付功能。前者可以刷卡購買高鐵車票,後者可手機訂購電影票、繳納水費電費等。

  易觀數據顯示,去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全年交易額規模達到742億元,預計到2014年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將達3850億元,用戶規模也將達3.87億。

  兩種標準都是深圳企業的機遇。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兩大標準都需要大量部署或改造非接觸式POS機,深圳在技術開發、支付服務、應用提供、設備製造、系統整合等移動支付産業鏈上下游均有良好基礎,例如國民技術擁有2.4GHz移動支付方案的大部分智慧財産權,加上運營商的積極試驗,深圳有望在移動支付産業方面領跑全國。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