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再遭“滑鐵盧” 險企又現資本“饑渴症”

2012-10-17 10:26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王偉

  行380億元次級債,其中第一批280億元已經募集完成。據中金公司測算,受累于三季度表現疲弱的股市和債市,公司三季度償付能力降至208.5%。雖然償付能力短期無憂,但從發展角度考慮,國壽或將於近期啟動第二批100億元次級債的發行。

  中國太保近期公告約80億H股定向增發,這將使太保集團償付能力充足率水準保持在近400%左右的較高水準。與前述兩家公司相比,中國太保目前面臨的資本金壓力最小。集團、壽險、財險上半年償付能力充足率達到271%、183%和194%,高於監管要求的150%。另外,太保壽險已獲准發行不超過75億元的次級債,公司還有約250億元的次級債發行空間。

  有效需求不足

  保費增長難有突破

  一方面是投資收益不盡如人意,另一方面是保險主業鮮有亮點。四家險企已披露的8月保費數據顯示,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前8月壽險保費增速分別為-3.25%、6.64%、0%、5.83%,其中國壽和平安三季度保費增速較上半年有所提升。儘管如此,但受制于行銷員增員困難和銀行銷售保險動力不足的影響,預計四季度全行業壽險保費增速難有較大驚喜。

  “雖然去年保費基數較低且市場利率水準開始下降,但目前公司疲弱的投資業績限制當前保單分紅收益率水準,幾家保險企業萬能險結算利率下調也説明瞭這一問題。因此,保險保單很難説有什麼吸引力,保費短期內回升難度很大。”某大型險企人士表示。

  目前市場利率仍然較高導致保險産品競爭力下降,過去幾年居民收入增速較慢,而物價高水準運作造成有效購買能力不足,保險産品在國內仍屬於奢侈品,有效需求不足。從産品結構看,目前國內主要保險産品仍然以投資型保險為主,造成對市場利率較為敏感,同時受制于保險資産公司的投資收益。目前儘管各家公司都在轉向以養老和醫療為主的保障性産品,但短期看尚難對保費增長構成主要貢獻。

  申萬預計,上述四家公司前三季度個險新單保費分別增加-3%、-21%、14%和-3%,銀保新單分別增長-25%、-43%、-40%和-25%,預計四家公司2012年全年新業務價值分別增長5%、0%、8%和0%。

  為應對這一現狀,部分保險公司四季度會銷售期限更短産品以完成保費增長指標,而保障類保險會適當提升,從而小部分替代分紅險。

  市場若好轉

  四季度減值準備金或減少

  分析人士認為,市場對三季度保險公司業績不佳已有預期。若資本市場好轉,四季度險企減值準備金或減少,有助於提升利潤。

  從近期發佈的9月宏觀數據來看,宏觀經濟探底企穩態勢初顯。中長期信貸有所增加,表明基建投資正逐步落實;9月出口出現超預期增長;消費需求也呈企穩跡象。在去年低基數效應下,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出現企穩反彈可能性很大。“這也是我們近期開始做多的基本邏輯。”某大型險企人士透露。

  自9月末以來,部分保險公司開始積極加倉,普遍認為隨著經濟階段性企穩,加上維穩信號的傳遞,四季度存在不少投資機會。目前大多數保險公司的權益投資倉位仍處於10%以下的歷史低位,伴隨著險資加倉並積極籌謀波段操作,浮虧收窄或有可能。

  債市方面從2012年7月開始呈現弱勢狀態。由於保險公司債券配置等級相對較高,一般都在AA以上,雖然債市出現下跌,保險公司債券公允價值已經得到有效回升。若四季度CPI漲幅不出現較大幅度回升,債市投資仍將支援險資收益。(記者丁冰)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