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3隻基金半年虧1254億

2011-08-29 09:30     來源:中國經濟網     編輯:王思羽

  編者按:截至8月29日,61家基金公司均亮出上半年成績單。可對比的763隻基金(分級基金及債基A/B/C均按一隻基金統計,下同)半年報顯示,基金投資者虧掉了1254.33億元,按每月22個交易日粗略估計,相當於基金投資人每天虧損9.50億元。而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費仍達149.22億元。目前看來,基金繼上半年“先攻後守”之後,對下半年的展望大多圍繞政策預期展開。

  “研磨”基金半年報

  上半年虧損1254.33億 日虧9.5億

  據媒體報道,2011年基金半年報披露完畢。天相統計數據顯示,由於市場疲弱的拖累,61家基金公司的763隻基金(分級基金合併計算)上半年虧損1254.33億元。

  據數據顯示,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分別虧損789.45億元和478.55億元;債券型基金和QDII基金也未能倖免,分別虧損6.01億元和5.66億元;貨幣市場基金和保本基金保持盈利。今年上半年基金的本期利潤總計為-1254.33億元,而2010年的利潤為50.82億元。不過,基金上半年利潤扣減本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後的凈額為246.13億元,顯示基金上半年整體上還是兌現了一些收益。

  分類型來看,上半年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成為虧損大戶,本期利潤分別為-789.45億元和-478.55億元。上半年A股市場大幅震蕩,市場風格轉換,部分基金經理坦言,其管理的基金收益不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未跟上風格轉換的步伐,未能及時調倉。債券型基金上半年也遭遇了“滑鐵盧”。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加息、新股破發等因素影響了債基的收益,179隻債基上半年共虧損6.01億元。此外,QDII基金上半年的利潤也為負值。

  基金增倉創業板

  儘管上半年創業板估值持續走低,但基金並未被嚇退。已披露完畢的2011年基金中報顯示,上半年裏,基金對創業板的投資操作整體表現為凈買入,金額超過35億元。據天相投顧統計,在基金中報顯示的累計買入賣出前20名股票中,有177隻個股屬創業板,這其中,僅28隻股票上半年股價是上漲的,漲幅最大的為開爾新材(300234.SZ),上漲49.75%。而其餘149隻創業板個股股價均下跌,且其中有101隻股票價格跌幅超過20%。然而但這並不影響基金對創業板股票的投資態度。數據顯示,基金上半年對創業板投資整體呈現凈買入。

  對於一些股價表現特別差的個股,基金也出現恐慌性拋售。如康芝藥業(300086.SZ),上半年股價大幅下跌超過51%,基金也在上半年加速減倉,凈賣出額達1.64億元。此外,股價下跌48.51%的國民技術(300077.SZ)和下跌48.46%的荃銀高科(300087.SZ),也都遭遇基金大手筆拋盤,凈賣出額分別高達1.53億元和4.18億元。

  149億管理費“吸血”基民

  基金半年報數據顯示,基金公司上半年共收取管理費149.22億元,較2010年上半年僅提升了0.35%。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仍是管理費的主要來源,分別貢獻了78.69億元和47.14億元管理費,同比分別下降0.63%和5.23%。另外,數據也顯示,華夏基金以13.28億元的管理費收入位居61家基金公司之首,但同比下降9.04%。嘉實和易方達分別以8.65億元和8.19億元的管理費收入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華商基金的管理費收入同比增幅最大,高達148.82%。摩根士丹利華鑫、東吳和金鷹基金的管理費收入分別增長107.60%、84.19%和59.31%。而一些小規模基金公司,管理人報酬較低。比如紐銀基金、金元比聯基金,上半年僅有610.87萬元、754.08萬元的管理費用入賬;浦銀安盛基金、民生加銀基金、天治基金、諾德基金等9家基金公司管理費用均低於5000萬元。

  實際上,這裡的管理費收入僅僅是名義收入,因為基金公司要從管理費中向銷售機構支付客戶維護費,上半年基金公司共支付客戶維護費達23.80億元,扣除這筆費用,基金公司實際取得的凈管理費收入為125.42億元。

  在收入榜的另一端,則是另一番景象,有11家基金公司上半年收入不足5000萬元,包括新華、益民、華富、天弘、中歐、諾德、天治、民生加銀、浦銀安盛、金元比聯以及去年成立的紐銀梅隆西部基金。收入的微薄使得這些公司多數處於虧損狀態,如諾德、民生加銀、浦銀安盛等公司上半年均出現虧損。

  下半年基金佈局

  難現反轉行情 緊盯政策預期

  上半年市場走勢震蕩,多數基金敗下陣來,取得正收益的基金屈指可數,南方隆元、鵬華價值、華夏大盤、華夏策略和長城品牌等基金成為其中的幸運者。而隨著半年報披露而現身的隱形重倉股,或是其成功抵禦風險的關鍵。可以看出,華夏大盤十大隱形重倉股中,地産股佔據半壁江山,並且均表現出色;而鵬華價值十大隱形重倉股更是表現搶眼,上半年九漲一平。

  儘管上週四的大漲一度讓不少投資者看到了一線行情反轉的希望,但上週五A股市場的表現卻又給抱有這種希望的投資者潑了一盆冷水。而且從剛剛披露結束的基金中報來看,各大基金經理也紛紛不看好下半年行情,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有大摩資源、交銀添利等基金。大摩資源表示,目前貨幣政策沒有放鬆的跡象,雖然後期通脹數據見底回落的預期強烈,但政策面好轉尚需時日。下半年市場普遍預期會出臺積極的財政政策,以保障房等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但增長方式的轉變較難,經濟結構扭曲的現狀難以改善,股市缺乏走牛的條件。 同時,交銀添利認為,城投債對下半年市場將造成較大影響,並且影響持續時間將會較長,通脹回歸路徑依舊不清晰,未來的反彈走勢也不容樂觀。

  基金比以往更加青睞成長股板塊。招商優質成長基金認為,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行業及大消費行業下半年會有不錯的表現;嘉實穩健認為,景氣有所復蘇的強週期股也具備反彈的動力,從更長的操作週期來看,能夠穿越經濟下行週期的穩定成長類公司是獲得絕對收益的主要源泉。

  景順長城基金錶示:“受緊縮政策壓制,市場估值水準將整體下移”,經濟的二元結構問題交織在一起,加深了通脹治理的複雜性,單純的貨幣緊縮政策必須超過常規強度才可能實現滿意的調控效果,因此,估計目前正在執行的嚴厲緊縮還會延續,而且確實會把中國的通脹水準壓下來,但考慮到非貨幣因素、非市場化因素,如工資繼續上漲、水電提價等,未來通脹會停留在比較高的水準。因此,宏觀環境決定了證券市場的表現。

  公募基金經理鍾情大消費

  二季報發佈之際,基金經理對於後市還比較樂觀,認為下半年情況好過上半年。但是在基金公司發佈中報之際,基金經理對於後市的看法卻出現了些許變化,其中謹慎者居多。不過,基金經理對於大消費仍舊情有獨鍾。

  嘉實基金總經理助理、嘉實增長基金經理邵健在半年報中表示,重點投資受益於擴大內需和經濟轉型的、具有良好的成長持續性,並且估值相對合理的股票,重點關注的領域包括食品飲料、醫藥、家電、資訊服務、保險、地産、先進製造業等。

  匯添富策略回報基金也指出:中長期看好大消費類行業(食品飲料、醫藥、百貨等)中估值相對合理且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優質公司。這類公司受益於市場容量的擴張,且有能力以擁有的技術、品牌或渠道優勢,為股東持續創造價值。亦看好通脹背景下資源類公司的投資機會,特別是那些擁有資源的稀缺性強且具備較大外生增長潛力的公司。在特定時點比如政策或者國際經濟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時,投資品及低估值行業也可能會有階段性的投資機會。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