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輸入性通脹 人民幣“獲准”小跑升值

2011-08-12 09:30     來源:新聞晨報     編輯:馬迪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昨日突破6.4,迎來“6.3時代”,相當於美元今年打了97折

  在過去兩天裏,人民幣升值速度明顯加快。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前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跳漲168個基點,昨天再次驟升176個基點,並首次突破6.4關口,報6.3991,這不僅是匯改以來的新高,也創下了今年以來最大單日升幅。分析人士認為,央行可能希望通過加快升值來抑制通脹,同時儘快壓縮熱錢的套利空間。

  為何加速升值?

  緩解輸入性通脹壓力

  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兩日內連續突破6.43-6.40四道整數關口,升值幅度高達0.5%。

  日前,美聯儲重申繼續維持低利率,美元繼續維持疲軟走勢的可能性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將致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輸入性通脹壓力增大,人民幣升值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一壓力。

  而在近日召開的中國人民銀行分支行行長座談會上,央行提出,在貨幣調控方面,未來要綜合運用利率、匯率、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和宏觀審慎管理等工具組合。不難看出,匯率已納入了央行貨幣調控的手段之一。

  業內分析認為,週三公佈的我國7月貿易順差創下近30個月新高,成為人民幣走強的誘因。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表示,在籠罩市場的一片悲觀情緒中,中國貿易大大好于市場預期,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市場的緊張情緒。人民幣對美元連創新高,似乎也表明中國央行在某種程度上獲得了允許人民幣升值的“信心”。

  另外,人民幣或許正成為新的全球避險工具。歐美債務危機愈演愈烈,國際市場近日大幅動蕩,除了日元、瑞郎等避險貨幣走強外,其他大部分貨幣表現都不佳。美元儘管因避險需求相對穩定,但美聯儲已迫不及待要推出新一輪貨幣寬鬆政策,未來美元走軟仍是大趨勢。雖然人民幣在資本項下還不能自由兌換,但中國穩定的政治經濟形勢讓人民幣已成為“香餑餑”。

  還會升多少?

  今年年內可能升至6.2

  中國7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漲幅6.5%,創37個月新高。儘管面臨全球市場動蕩的壓力,中國宏觀調控仍將難言放鬆,中國央行或希望用匯率手段抑制通脹。

  劉利剛表示:“我們相信中國的政策制訂者將通過人民幣升值的方式,來保持一定的緊縮力度,我們也因此維持人民幣對美元在年內升值5%-6%的基本預測,並認為如果美聯儲持續向市場提供美元的流動性,而美國的財政緊縮不能有效實施,經濟成長仍然乏力,人民幣仍將面臨著更快升值的可能。”

  星展銀行香港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郭振華表示,自美國評級被下調後,美元走勢相對較淡,而人民幣升值趨勢不變,相信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速度將維持在全年5%,今年年內人民幣對美元將升至6.3。

  中金公司預測,到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可能升到6.23,即升幅6%。瑞銀證券也預計,當前中國貿易順差居高,通脹壓力加大,會給人民幣帶來加速升值的動力,預計到今年年底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達到6.2。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