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頻襲海外股市 美歐銀行再現流動性之憂

2011-08-12 09:07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馬迪

  今年以來美歐銀行股表現普遍弱于大市,10日的一則傳言更將銀行股股價送上跳臺。當天有傳言稱,法國興業銀行面臨融資難題,甚至可能瀕臨破産,市場據此擔心歐債危機可能進一步惡化,遂大舉拋售股票。受此影響,法興銀行股價大幅下挫14.7%,法國另兩家大型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和法國農業信貸銀行的股價也分別下挫9.5%和12%。

  有關銀行資金趨緊的傳言瞬間席捲美歐股市。截至當天收盤,歐洲銀行股板塊下跌5.3%,創2009年5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而且成為泛歐斯托克600指數19個板塊中跌幅最大的板塊。華爾街大行也未能倖免,標普500金融業指數當天下跌7.1%,美國銀行股價下跌11%,高盛、摩根士丹利和花旗集團股價跌幅也都接近10%。

  對於上述傳言,法興銀行11日明確回應稱,對其股價産生影響的所有市場傳言“毫無根據”,其所承受的來自周邊歐洲國家的主權債務風險處於低水準。法興銀行同時要求法國金融市場管理局(AMF)就有關傳言的起源展開調查,並稱這些傳言對集團的股東利益“構成嚴重傷害”。

  儘管傳言最終被證明是虛驚一場,不過銀行股暴跌所折射出的投資者高度緊張情緒並非毫無根據。在部分投資者和分析師看來,歐洲銀行面臨資本金不足的風險,並且過分暴露于現金短缺國家欠下的具有潛在風險的債務之中。歐洲多數銀行最新公佈的財報已經顯示出歐債危機給銀行業帶來的潛在巨大影響。

  相比之下,華爾街大行的歐債風險敞口雖然不大,但同樣面臨美國經濟疲弱、房市崩盤後續影響尚未完全消化等風險。特別是房市泡沫破滅所引發的抵押貸款相關訴訟案頻發,給美國銀行業帶來更多不確定性。本週一,以資産計美國最大的銀行美國銀行(BofA)就遭遇了美國國際集團(AIG)提出的抵押貸款債券訴訟,並可能向後者賠償相關損失100億美元。步入8月以來,該行股價已累計下跌34%,市值蒸發超過300億美元。

  流動性暫無近憂

  由於經濟前景存在不確定性,過去兩周裏全球股市出現大幅動蕩。分析人士認為,投資者正對圍繞經濟前景的大量不確定性做出反應,由於銀行業受經濟形勢變化的影響最大,所以首選拋售銀行股。

  儘管銀行業處境艱難,但據權威人士的表態,融資市場目前還未出現2008年式的“凍結”狀況。彭博社援引華爾街內部人士消息稱,美國銀行業目前仍在與主要對手方進行業務往來,且未出現大規模的客戶提款。

  據諮詢公司CreditSights10日發佈的一份報告,華爾街五大銀行目前總計擁有1.49萬億美元的流動資金,足以應對市場變化。而高盛集團分析師也在最新報告中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美國銀行業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約為10%,較2008年時的水準已近翻番。高盛稱,目前美國銀行、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團持有的流動資産比例已經從2007年時的27%上升至35%。

  對此,美國證券業和金融市場協會(SIFMA)執行副主席蘭迪史努克表示,美國金融系統目前“擁有更多資産、更多流動性以及更低的杠桿”,眼下最大問題還是整體經濟環境和經濟增長狀態不佳。

  不止如此,市場對歐洲銀行面臨短期流動性問題的擔憂也有可能被放大。分析人士認為,儘管一些銀行從投資者或競爭對手處獲取資金的成本加大,但這些銀行仍可以從歐洲央行獲得基本沒有上限的貸款,歐央行接受歐元區政府債作為抵押品。

  就此而言,相對於2008年的基本面來説,市場對現時的美歐銀行資本和流動性不應過分擔憂。但必須謹慎面對的是,美歐銀行業仍面臨短期收入無法明顯改善,同時經濟存在多重不確定性等問題,這是籠罩在銀行業頭頂上的一塊陰雲。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