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億市值依附鐵路産業鏈

2011-08-01 09:00     來源:新京報     編輯:王思羽

  上周,鐵路概念股大跌,一度帶動大盤下挫。記者了解到,鐵路産業鏈上,至少有44家上市公司直接涉及鐵路相關産業,托起一個市值超過6000億元的以鐵路為中心的上市公司群。

  鐵路提速使相關公司高速發展

  鐵路産業鏈的興衰與投資有關,A股與鐵路直接相關的上市公司多出現在高鐵胎動之時。

  A股與鐵路直接相關的上市公司紛紛出現,多數是在2007年之後。其時恰逢鐵路提速至160公里以上,以及高鐵胎動之時。而鐵路資訊化産業的興起,更是與鐵路提速和高鐵息息相關。

  鐵道部2010年統計公報顯示,全國鐵路完成投資7074.59億元,比前一年增長17.8%,在此之前,這樣的鐵路投資已經以逐年增加的方式持續了數年,十一五期間的鐵路投資高達1.98萬億元。

  在這種情形下,鐵路産業相關公司獲得空前發展。本報記者統計發現,A股市場直接涉及鐵路産業的上下游公司不少於44家,已知的44家公司截至上週五的市值高達6052億元。

  這些公司中,有鋪設軌道、修建橋梁、隧道的基建類公司,也有從事車輛製造、輪軸製造的製造企業,亦有防雨、減震等附屬工程和零部件生産商,以及最近七八年中才出現的軌道交通資訊化行業公司,此外還有部分鐵路運營企業。

  在鐵路産業鏈中,目前市值規模最大的仍是鐵路運營、基建和車輛生産企業。其中大秦鐵路市值達到1130億元,是目前鐵路産業鏈中市值規模最大的上市公司,此外基建類企業和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南車、中國北車市值均超過400億元。目前,佳訊飛鴻是鐵路産業鏈中市值最小的公司。

  個別公司被“錯殺”

  鐵路概念股近期紛紛下跌。部分投資者認為,其中個別公司被“錯殺”。

  近期,資本市場也快速反映出投資者的偏好,鐵路概念股紛紛下跌。

  其中,從事車輛製造的中國南車、中國北車均出現大幅下跌,中國南車最多曾下跌15.3%。在從事鐵路綜合監控的公司中,世紀瑞爾復牌後首日跌停。車軸企業晉西車軸跌去15%,另一軸承企業天馬股份也下跌超過7%。鐵路板塊市值縮水超過400億元。

  中金、中信等多數券商認為,鐵路投資增速將放緩,對於鐵路相關公司來説是利空因素。

  不過在股價大跌之中,也有不少投資者認為,個別公司被“錯殺”。銀河證券和海通證券兩家券商均在上周發佈報告指出,天馬股份被高鐵概念誤殺。

  銀河證券分析稱,天馬股份的主要業務為通用軸承、風電軸承和機床業務,鐵路軸承佔主營業務的比重很小,2010年天馬股份銷售收入35.83億元中,鐵路軸承業務銷售收入只佔10%,其産品也主要為60噸、70噸級鐵路貨車做配套,尚未為動車組配套。

  動車軸承幾為外資壟斷

  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高鐵的動車組用軸承基本為外資壟斷,而國內企業尚未進入鐵道部動車組軸承招標體系。

  晉西車軸基本也處於類似的尷尬之中,以2010年業務為例,其車軸業務佔主營收入的31%,但毛利率只有4.56%,此外其業務中還包括車輛、輪對、車輛配套和鍛件。

  在2010年底,這家公司還因高鐵概念連續出現4個漲停,但實際情況是這家公司與動車、高鐵無關。此前,晉西車軸董秘周海紅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該公司産品目前主要應用於貨車,針對高鐵的真空車軸還在試驗之中,料通過鐵道部認證尚需時日。

  鐵路産業鏈中,不少核心部件並非國産。車軸恰是其中一例。晉西車軸還停留在製造貨車和地鐵車軸的技術層面上,高鐵車軸則悉數為進口産品。

  天馬股份所在的軸承行業亦是一例。目前,中國高鐵的動車組用軸承基本為SKF(瑞典斯凱孚)、FAG(德國舍弗勒旗下品牌)、Timken(美國鐵肯姆)、NSK(日本精工旗下品牌)等外資企業所壟斷,國內企業尚未進入鐵道部動車組軸承招標體系。

  業內人士表示,鐵路産業一方面是沒有技術優勢、毛利率低、附加值低的裝備製造業,另一方面,快速發展的鐵路資訊化産業則完全由數家小型公司把持。

  在這一缺乏競爭的領域中,産品毛利率極高。財務數據顯示,輝煌科技鐵路通信信號行業産品毛利率是51.2%,其中信號集中監測系統毛利率49.64%,無線調車信號和監測系統毛利率53.12%,鐵路防災安全監控系統毛利率54.62%。

  在A股市場上,2010年超過2000家上市公司中,毛利率超過50%的只有238家,佔比11.9%。

  部分公司高管出身鐵路係

  在涉足高鐵産業的上市公司當中,生存著大量類似輝煌科技的小型設備提供商,這些公司的高管與鐵道系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在涉足高鐵産業的上市公司當中,中國南車、中國北車、中國中鐵、中鐵二局等機車製造及主要工程建設公司在我國高鐵産業鏈的分食中無疑是處於塔尖的位置。在這些公司之下,生存著大量輝煌科技、新築股份等小型設備提供商,而這些公司都具備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公司高管都有在鐵道部及其下屬企業任職的經歷,這一特性在非上市公司中也普遍存在。

  以中國南車、中國北車這兩家企業為例,中國南車董事長趙小剛自2007年12月起出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一職。趙小剛1990年11月至1997年4月先後任鐵道部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副所長、黨委書記兼副所長,1997年4月至2000年9月任鐵道部株洲電力機車廠廠長兼黨委副書記。公司副董事長、總裁鄭昌泓曾任鐵道部北京二七機車廠副廠長,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而董事、副總裁唐克林在公司任職前也是在鐵道部下屬企業工作。

  在中國北車的高管中,公司監事會主席劉克鮮1986年7月至1997年2月在鐵道部工業總公司任職;獨立董事秦家銘歷任鐵道部電氣化工程局副局長、局長等職。

  此外,如佳訊飛鴻、輝煌科技、世紀瑞爾等諸多從事鐵路資訊化生産的公司,這些公司從總經理、董事、獨董等人員構成上,都顯示出與此前的鐵道系統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輝煌科技總經理即出身鄭州鐵路局,鼎漢技術、世紀瑞爾均有董事或獨董出身鐵道部。(記者 吳敏 張羽飛)

分享到: 新華微博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