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套人民幣:經典畫面昭示不同時代

2009-09-28 13:54     來源:新華網     編輯:肖燕
 

    擴建後重新開張的國家博物館內,有一組珍貴的展品,這便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行的第一至五套人民幣。那一張張熟悉、有些已經遠去的貨幣曾滲透進每一個普通中國人的日常生活。通過它們,人們似乎能聽見新中國60年成長中那鼓舞人心的腳步聲。

    五套人民幣:經典畫面昭示不同時代

    1948年12月1日,新華通訊社播發一則讓全中國人民為之振奮的消息:“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和發行的新幣,今天頭一天和石家莊人民見面,新幣象徵著全國勝利為期不遠……”

    伴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和迎接新中國的誕生,出於國家統一的需要,人民幣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提前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第一套人民幣先後發行了12種62個版別,目前想找齊全套已十分困難。它們的面額從1元至5萬元差別很大,券面圖景涉及工農聯盟、工農業生産、交通運輸、名勝古跡等方面。

    通過三年的經濟恢復,“戰時貨幣”圓滿完成了自身的使命,發行新幣條件成熟。1955年3月,第二套新版人民幣正式發行,種類和版別都較第一套人民幣大為減少。

    壹分、貳分、伍分、壹角、貳角、伍角和拾圓券的7個版別的正面,分別採用了汽車、飛機、輪船、拖拉機、火車、水電站和工農業生産豐收的圖景;伍圓券的正面是各民族大團結的圖案;參圓券、貳圓券及紅、黑兩版壹圓券中的圖案分別是井岡山龍源口橋、延安寶塔山和天安門。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時期的開始,都反映在了第二套人民幣的設計圖案中。共産黨領導中國革命所走過的不同歷程,都鐫刻在了流通傳播面最深廣的貨幣上。

    北京西山深處的一個小院子裏,住著一位叫侯一民的老人,1958年參與創作第三套人民幣時他只有28歲,在中央美院任教。這個清幽的院落裏至今還珍藏著侯老當年的人民幣素描稿。

    提起人民幣,侯老自豪地講述那些票面上灑脫的女拖拉機手、忙碌的紡織工人、揮汗操釬的煉鋼工人和人民代表步出人民大會堂……以及畫面中體現的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

    改革開放之後,人們對於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對於黨和領袖也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1987年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的圖案上清楚地反映了這一點:100元的正面是新中國四位重要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的側面頭像,表達了對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和建設光輝歷史的充分肯定;50元券的正面是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並列的頭像,強調知識分子屬於工人階級的一部分,這是思想認識上的一項重大的撥亂反正;10元券以下票面的正面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人物的頭像。

    199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50週年之際發行了第五套人民幣。此時,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中華民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自信,這些充分體現在了第五套人民幣的票面圖案中。各面額票面的正面全部是毛澤東主席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頭像,底襯採用了中國著名花卉圖案,背面風景選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圖案。

    

  人民幣上單獨印上毛澤東的頭像,這在人民幣史上還是首次。這一變化體現了全國人民對黨及其領袖有了更為全面、正確和科學的認識,對於在黨的領導下,堅持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有了更加堅定的信心。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