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企業掛牌A股將近 國慶後或公佈國際板規則

2009-09-09 10:40     來源:中國經濟網     編輯:肖燕
  8日,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廈門表示,中國將允許具備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在境內上市,提升在華發展能力,但陳德銘並沒有給出具體時間表。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境外企業在A股掛牌上市可能為時不遠了。

    預想:上海積極推動 紅籌股或奪滬國際板頭籌    

    今年上半年,上海建設”兩個中心“的方案經國務院批准後,上海市決定積極支援上海證券交易所國際板建設,適時啟動符合條件的境外企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推進紅籌企業在上海證券市場發行A股。

    據中信證券國際董事長德地立人昨日透露,證監會于四五月份就開始準備,以確定一些境外企業包括紅籌公司在上交所上市。他説,目前中國證監會正就外資企業與紅籌公司在實際監管中是否應該區別對待進行討論。預期“十一”後一段時間可以公佈國際板上市規則的討論稿。他還推測,國際板第一家上市企業可能是紅籌公司。

    德地立人稱,如果明年股市穩定,應該有包括紅籌公司在內的兩三家企業在上交所國際板上市。早先表達過意願的五六家企業可能在兩三年內上市,此後,如果這些企業表現不錯,可能有二三十家公司在五六年內于國際板上市,15年後,數量可能達到100余家。

    焦點:大型外企關注四大問題

    一些大型外資企業對上海國際板關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第一,門檻。比如要求公司的盈利多少、成立年限、公司規模、會計、法律、資訊披露要求、公司治理結構等方面的具體細節問題。第二,發行A股之後,外資企業籌到的錢能否匯往國外。

    第三,股價在A股和海外資本市場上同股不同價。德地立人説:“中國資本市場總有一天要和海外打通,這個時候對國內外投資者持有的股票會有什麼影響,這也是這些公司高層比較關心的。”第四,如果在上海上市後表現不好,能不能退市。

    業內:境外企業A股上市風險可控

    財經評論員葉檀認為,一直以來,中國都實行外匯管制,中國人民幣資本項目沒能實現全部的自由兌換。正是因為這一措施,使得中國金融與資本市場與海外市場存在著防火牆,中國才沒有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受到太大的衝擊。

    如果允許境外公司在境內上市,就面臨著一個問題,人民幣資本項下是否應該實現可兌換?如果可兌換,就相當於徹底打開了中國金融與資本市場的大門,監管部門是否有足夠的監管、風險控制能力就成為大問題。

    葉檀指出,其實境外企業在境內上市應該問題不大,不牽涉到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問題。有兩種辦法可以解決,一是發行中國存托憑證(CDR)。這種做法簡便易行,主要是針對不在發行地註冊的公司,不必進行新股上市的手續,也能夠解決證監會對很多事項進行豁免的難題;二是對匯豐等在中國境內已經註冊子銀行、有獨立法人的企業,也可以用紅籌股回歸的方式,以內地的子公司在A股市場上市,資金用於內地市場拓展。這樣可以吸引國際主要公司進駐A股市場,還能將金融風險縮到最小。中國經濟網綜合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