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錢支招:學會看電話帳單可月省25%費用

2009-09-03 09:33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胡珊珊
  手機話費

  案例:每月收到移動運營商郵寄來的手機帳單時,消費者方小姐看到話費支出每月控制在兩三百元左右,就沒仔細研究。可是有一天,方小姐拿起帳單好好琢磨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交了不少冤枉錢。

  她發現,自己每月繳納了168元包月費,能夠包打國內通話550分鐘,自己每月實際使用只有300多分鐘。她平時上網看新聞的時間也不多,居然産生了30多元的上網流量費。不知道什麼時候定制了一個“號簿管家”的業務,卻未使用過,仍被每月收取5元錢功能費。

  方小姐向移動運營商投訴後才弄清楚這些費用的來由,她及時調整了自己的資費套餐,並取消那些不用的功能費和代收費等,在下月帳單中,費用至少減了25%。

  仔細看:每個月的費用到底花在哪

  消費者應養成仔細查看每月帳單的習慣。拿到帳單,首先要看自己的話費花在哪個部分,是語音通話費高還是數據費用高?是本地話費高還是漫遊話費高?所選套餐是剛好夠用還是不足或超支?

  打個比方,比如消費者選擇98元包300分鐘的月套餐,就要查詢自己每月有沒有用足這300分鐘通話,如果經常使用不足,就説明你現在使用的費率太高了;相反,如果經常使用超出300分鐘,也要考慮調整套餐。消費者想知道套餐剩餘分鐘數,發短信就可查詢。

  其次,並非所有費用都包含在月租費中,消費者更要留意這些帳單費用。比如消費者在漫遊狀態下使用17951 IP撥打長途時免IP費,這是不計入套餐內的。

  另外,消費者查詢帳單的方式有很多種,不必等到郵寄帳單到來才查詢,比如登錄行動通訊網站,輸入自己的手機號和手機服務密碼或隨機短信密碼,就可查詢自己的每月帳單,以便及時作出調整。

  趕緊換:月租費根據變化及時調整

  通過分析近幾個月的帳單,消費者要先弄清自己的消費特點,接下來去營業廳或上網調整不適合的、選擇適合的資費方案就比較容易了。例如,有研究分析,5個最常打的電話佔用戶呼叫支出的70%,如果你確定自己是“情感一族”,每月與伴侶、親人、好友的通話較多,則你可以換用類似親情卡的業務,幾個親近的號碼能得到一定的折扣。

  消費者也可通過移動運營商提供的“消費分析”和“消費建議”來調整自己的套餐,這些內容在帳單下方會有詳細説明。消費者可根據近6個月消費圖表,看出當月各項消費比例和消費變化趨勢。系統會根據客戶前2個月的資費高低進行測算分析,消費者可參考這些建議來選擇套餐。

  快投訴:代收費要查清楚並索賠

  不少消費者看手機帳單時,最看不懂和最擔心的就是“代收費”,最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掉入“SP”陷阱。

  現在,這些莫名其妙的費用在帳單中都有詳細體現,比如移動帳單的右下角就有代收資訊費的明細,消費者應該核對這些業務是否有使用。如果經過查詢,發現自己被惡意增加了一些服務,可以立即撥打10086人工臺,讓其取消此類服務。如果消費者想更詳細了解並處理這些代收費情況,可以訪問移動運營商的WAP網站,馬上能得到訂購業務的詳細情況,還可以馬上辦理取消。

  如果消費者發現自己沒有開通或使用這些代收費的數據業務,就應該及時向運營商客服熱線進行投訴,並索取雙倍賠償。

  把手機帳單看得更明白

  月租費:也叫月基本費用,就是消費者每月固定繳納的費用,一般佔據每月話費支出的大頭,包括了各種套餐費,而且有“起步價”限制。比如説月基本費用是20元,儘管你只消費了5元,也會收你20元,如果你消費了21元,則收你21元。

  通信費:包括兩部分,其一是打電話産生的各類通信費用,其二是使用數據業務産生的流量費用。

  增值業務費:是指在“基本通信”之外的附加服務,如主叫顯示、來電提醒、彩鈴等,因而收取的功能費或資訊費。

  代收費:就是手機上網點播或下載那些圖片、鈴聲和遊戲等各種應用的費用,有的按次數收費,有的按包月收費。這些內容由移動運營商的合作商提供,相比通信費中的“流量費”,該項相當於“內容費”。(薛松)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