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動了黃金投資者的金子

2009-09-04 08:45     來源:新華網綜合     編輯:胡珊珊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看到張衛星爆倉案一些投資者的哭訴和怨聲,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矛盾涌入筆者心頭。是莊家放空城計誘騙了“受害者”,還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到底這群地下黃金保證金的投資者能否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受害者”,估計他們自己也不能給出一個頗具説服力的答案。

  到底誰動了他們的金子?

  我國黃金市場可謂正在成長髮育的幼兒,自2002年建立、2005年真正開放以來,短短四五年時間中,我國黃金市場日均交易量已經名列全球第五位,成為世界最重要的黃金市場之一。而由於在發展初期,我國不僅沒有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劃分,甚至沒有場內市場與場外市場的概念。

  也就是借著這股黃金投資熱潮的不斷涌起,很多外盤交易商或者國內非法交易平臺也趁機混淆視聽,打著各類招牌做起了“挂羊頭、賣狗肉”的生意。“地下炒金模式和花樣很多,可以簡單地理解為變相期貨性質,而地下炒金一般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代理國外黃金的杠桿交易,主要涉及倫敦現貨黃金交易和紐約期貨黃金交易;還有一種是國內金商自設交易市場與客戶進行對賭或間接對賭交易。”王瑞雷表示。

  相對於交易所或銀行正規渠道來説,地下炒金公司的信用風險和法律風險非常高。“地下公司正是利用了黃金市場開放不久而投資者又對黃金投資較為感興趣的時機,在正規渠道還沒發展起來前打了個時間差。”世界黃金協會(WGC)大中華區總經理王立新表示。

  從這個程度上來説,投資者被誘騙的可能性確實存在。而據業內諸位人士透露,地下炒金的投資者大多數都明知自己進行的是不正當交易,而據投資者小劉介紹,香港某家A級金商甚至給出了“免佣金”的優厚條件吸引其開戶,“1盎司少0.5美元對我來説也是個不小的誘惑。”小劉知道,這是代理人為拉生意使出的絕招之一。

  雖然近些年來,雖然交易所和銀行渠道的交易品種日漸豐富,但投資者普遍反映交易成本較高,交易工具更不能滿足投資需要,為了進一步促進中國黃金市場的深化和寬化,監管部門或許應採取有效措施,加大黃金市場的創新力度,拓寬黃金投資渠道,擴大交易主體,增加交易工具,降低交易成本,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黃金投資機會。

  畢竟,在正規渠道日漸具備吸引力之後,投資者心中的那桿秤必將做出公平的衡量,周瑜願打時未必黃蓋願挨了。(記者 涂艷)

  聲明: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