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人民幣或將升值2%-3%

2013-01-04 16:03     來源:國際商報     編輯:王偉

  2012年,人民幣匯率總體呈現小幅上升態勢,中間短期有所下降。原因是中國經濟增速加快,並呈現貿易順差。展望2013年,人民幣總體將繼續振蕩升值,理由在於,中國經濟有望觸底反彈,有品質的增長因素將大幅增加。

  2012年,人民幣對美元走出了一條震蕩上行路線。2013年,人民幣匯率又將呈現出怎樣的走勢?其制約因素又有哪些?

  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的專家預測,2013年人民幣匯率將延續震蕩上升態勢,預計升值2%~3%。而國內外差異化的經濟政策,將會進一步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向。

  或將升值2%~3%

  人民幣在上升通道中走過了2012年。特別是8月以來,人民幣強勁走高。11月,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在22個交易日內更是有20天觸及漲停,連創新高。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國際研究處副處長梁猛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12年,人民幣匯率呈現有漲有跌走勢,總體平衡。從主要貨幣來看,人民幣對美元微漲(振幅較小),對歐元微跌(振幅較大),但人民幣對美元和歐元的走勢相背離。8月份人民幣對美元出現一年中的最低值,同時對歐元出現最高值。”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12年人民幣匯率總體小幅上升,中間短期有所下降。原因是中國經濟增速加快,並呈現貿易順差。

  梁猛預測,2013年人民幣總體將繼續振蕩升值。理由是:“隨著中國經濟觸底,2013年經濟增長將保持穩定,相對發達國家,中國經濟在增長中,有品質的增長因素將大幅增加。”

  郭田勇也持相同看法,並預計2013年人民幣匯率將整體小幅升值,增幅為2%~3%。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分析師也撰文指出,2013年,人民幣仍然會升值,但幅度有限。其理由主要在於三個方面。第一,就利差而言,國內由於通脹壓力仍存,2013年的貨幣政策依然以穩健為主,放鬆空間有限。美聯儲QE3和歐洲央行“直接貨幣交易計劃”(OMT)意味著2013年週邊國家的市場利率仍將維持在極低的水準,因此全年國內外利差呈收窄趨勢的可能性較小,人民幣存在升值的基礎。

  第二,儘管經濟增速有所下降,市場對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判斷大體維持在8%左右,但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年均增長1%~2%相比,我國的經濟增速仍維持高位。與此同時,我國積極拓寬與東南亞以及新興市場的貿易往來,力圖消除對歐美市場的過度依賴。

  自2007年以來,我國對東盟出口的佔比累計上升了2個百分點,目前佔比9%。同期,印度、巴西、俄羅斯等國對我國的進口需求也表現出了明顯的增加趨勢,該三國共佔我國出口總額的6.5%。較高的經濟增長和日益多元化的貿易格局依然可以起到支撐人民幣匯率的作用。

  第三,近年來,我國貿易順差佔GDP的比重不斷降低,從2007年的超過10%下降到2011年的2.7%,今年保持在3%左右的水準,這預示著我國貿易順差大幅增長的時代可能一去不復返,降低了市場對人民幣大幅升值的預期。

  國內外經濟政策影響匯率走勢

  中金公司近期發佈的《宏觀經濟報告》稱,2013年,我國宏觀政策將呈現“寬財政、穩貨幣”,而歐美則是“緊財政、寬貨幣”。

  該報告預計,2013年我國經濟增長溫和反彈並伴隨結構調整壓力加大,將從2012年的7.7%上升至8.1%。而在歐美,高懸的政府債務使得財政緊縮在所難免,對總需求的刺激更加依賴寬鬆的貨幣政策,預計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將貫穿2013年全年,歐洲央行則會落實OMT。

  報告稱,中外不同的政策組合都將給資金流動、匯率及國內貨幣環境帶來影響。歐美的“寬貨幣”組合將導致資本流入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而歐美的“緊財政”則進一步抑制其國內的貨幣需求和利率水準,加劇資本外流壓力。我國的“寬財政、穩貨幣”使得國內利率處在相對較高的水準,加劇了追逐利差的資金流入壓力。在這樣的全球政策格局下,預計我國短期的資金流入壓力將較2012年上半年有所增加,但2013年也不大可能回到過去那種外匯佔款大幅增加的狀態。

  那麼,2013年會不會出現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幅升值的情況?報告認為,這取決於宏觀政策當局對內外需平衡的考量。預計在外需疲弱的情況下,相關機構對匯率升值的容忍度不會很大,央行可能會借此加大人民幣的匯率彈性。同時,我國的貨物貿易順差佔GDP比重已經降至2%左右,且這一比例在繼續降低,顯示人民幣匯率已接近均衡水準,升值空間有限。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分析師李建軍強調,對於人民幣來講,2013年最值得警惕的是可能爆發的匯率戰。最近日本央行宣佈了新一輪的擴大資産購買計劃。其目的是通過日元大幅貶值,帶動日本企業出口和日本經濟的復蘇。其結果必然是令剛剛脫離危機陰霾的歐美各國承受貨幣升值的壓力和潛在衰退的風險。這些國家不可能對日元貶值長期袖手旁觀。後果可能是,歐洲央行將再次下調基準利率,甚至將擴大債券購買計劃。美國也會再次啟動印鈔機。如果真的如此,那麼中國也必然需要非常規的干預手段,畢竟匯率仍是重要的金融主權。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