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稱全球債務危機將對中國經濟有四大影響

2011-08-25 10: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王思羽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部副研究員王天龍博士25日表示,為應對全球主權債務形勢,主要發達國家採取緊縮措施將遏制全球經濟增長,給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制定帶來難度。綜合來看,當前的全球主權債務形勢,將對我國實體經濟産生四大影響。

  第一,主要發達國家採取緊縮措施將遏制全球經濟增長,給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制定帶來難度。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對我國實體經濟是有影響的。主要發達國家債務的貨幣化會導致全球流動性過剩。削減債務就像減肥,過程是非常痛苦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印鈔發債。美國實施了兩輪的量化寬鬆,已經在阿拉伯引起風暴,導致了中東地區的一些困擾。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會增加我國的輸入性通脹的壓力。

  第二,它的這種典型的政策也會使外匯儲備價格縮水。

  第三,我們為應對這種方式,我們採取了一些緊縮的措施,防止物價過快上漲,目前的情況已經影響了我國實體經濟運作。第四,主要發達國家對國際貿易有影響,奧巴馬要出口倍增,很多國家都要出口,誰進口呢?未來的國際貿易環境會惡化。未來主要發達國家會從各個方面向我們國家施壓,因為我們是一個出口的大國。除了人民幣匯率吵的比較兇,很可能勞工工資、企業社會責任、綠色環保都會成為他們的切入點。

  第四,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有一個觀點,美債這種形勢,為什麼中國當前不拋,有人認為被美債綁架了?其實我認為不是這樣的,中國不拋燙手的美債是因為中國深知這種情況下拋售會引發連鎖反應,中國是非常負責任的大國觀。當然,未來主要發達國家很可能以支援參與國際改革為藉口要求我們承擔更多的責任。

  當前,歐洲經濟正面臨債務、銀行和金融危機的三大風險。8月5日,美國標準普爾有史以來首次下調了美國的主權債務評級,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大崩盤。8月24日,穆迪評級公司又下調了日本的主權債務評級。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在此背景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25日舉辦了以“全球債務風險分析與展望”為主題的“經濟每月談”。(中新網根據網路直播文字整理)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