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傑:人民幣匯率齊升 利於企業走出去

2011-08-23 09:44     來源:中國經濟網     編輯:馬迪

  本月11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首破6.4。同時罕見地出現“齊升”現象,除美元外,銀行間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對其他6種貨幣都有不同程度的升值。對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傑發表博文指出,這是供求關係和國際金融形勢變化的正常反應,“齊升”則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彈性的表現。現在歐美危機重重,國際投機者自顧不暇,是人民幣匯率加快改革較好的時間窗口。目前,人民幣匯率趨於接近均衡水準。中長期,國內外經濟基本面將支撐人民幣走強。

  近期人民幣匯率變化是正常市場行為

  首先,是供求關係的反應。根據海關總署公佈7月份貿易數據,315億美元貿易順差為2009年1月以來最高。“出口的強勁增長和順差的超預期,短期在市場上形成外匯供過於求的狀況,推動人民幣匯率攀新高。”

  其次,是對國際金融形勢變化的應對。標普下調美長期債券評級,引發市場對歐美經濟前景的擔憂,美元、歐元等主要國際貨幣之間的匯率儘管起伏不定,但都表現弱勢。使得人民幣匯率相對走強。突破6.4這一週,人民幣對美元升值0.75%。

  再次,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彈性的表現。“人民幣匯率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一般情況下對各種外匯理應有的升有的貶。11日的‘齊升’表明現有的匯率形成機制具有較大的靈活性,能夠及時反映和容納經濟基本面的變化和國外的衝擊。”

  經濟基本面支撐人民幣走強

  文章指出,“從國際看,發達國家經濟減速復蘇,增長放緩,主權債務問題很難短期解決,貨幣政策不得不保持較為寬鬆狀態。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宏觀調控把抑制通脹作為首要任務,國際收支調節趨於均衡但不會轉向逆差。”都支撐人民幣走強。而強勢人民幣對經濟結構調整既是壓力也是動力,這將對中國經濟在結構性、趨勢性産生長遠影響,推動服務業等非貿易部門發展,促動貿易部門轉型升級,利於企業“走出去”。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