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良:股指接近底部 操作重在選股

2010-07-06 09:24     來源:上海證券報     編輯:張蕾

  週一維持于上週五V形上攻“十字K星”的下影線位置小幅震蕩,盤面上顯現強烈觀望情緒,滬市日成交量再次低於500億。地量震蕩並不是底部特徵,但結合市場內部運作結構的變化以及估值水準,目前位置繼續悲觀並不符合投資邏輯。

  首先,當前下跌更多是情緒性的。事實上,與前段時間相比,引發近期大盤恐怖下挫的直接因素並不清晰,更多的是放大未來不確定因素。如6月PMI持續兩個月下降(還未破50)所引發的經濟增長悲觀預期。重要的是,目前整體估值水準已處於歷史極端位置,在這種位置出現情緒性殺跌,常常會形成重要拐點。上證指數的市凈率已處於2.2倍,已經是美股三大股指的平均水準。換言之,目前估值是歷史低端,又是國際接軌。就指數整體而言,目前不是繼續悲觀的時候,如繼續一味悲觀,應該是歷史性的錯誤。

  其次,當前下跌也是結構性的。以深市分類指數為例,上周服務、電子、醫藥指數跌幅分別為12%、11%、11%,但一直處於領跌狀態的地産指數跌幅只有6%,金融指數為8%。上周創業板指數、中小板指數分別急挫14%和9.95%,遠遠大於與宏觀經濟緊密相關的大盤股指數,如上證50、上證180指數。這種結構性結構有利於行情發展,一方面大盤股的估值優勢開始起到支撐作用,不少品種的投資分紅率達4%以上,幾乎成倍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另一方面相對高估的中小市值群體或醫藥、電子等短期內股價快速調整,使股價相對估值偏高的情形得到修正,這種修正有利的,並不是趨勢性的下跌。像醫藥板塊的下跌,主要是短期針對藥價、商業賄賂等問題的政策出臺,但這些並不是支援醫藥類公司長期價值的因素,人口老齡化、新醫改等長期因素並沒有發生改變,也是具備消費和新興産業雙重特徵的群體。

  情緒化、結構性調整之後,市場將進入一輪比較複雜的區域震蕩期。此時,我們關注的重點是尋找機會。先看傳統産業,像地産股是本輪調整的核心動力源,按估值測算,目前股價已隱含房價下跌30%的預期,地産股也幾乎成為所有機構投資者回避的對象。有意思的是,近期房地産板塊並不因利空言論等因素而恐怖下挫,筆者認為前段是房價未跌而股價跌,未來一是股價上漲而房價會跌。以市值規模最大的萬科、保利、招商地産為例,2005年與2008年的兩次低點構成中長期上升趨勢線,這是一個不會輕易沽穿的中長期趨勢線。事實上,過去一個多月時間裏,它們已構築一個堅實平臺,中小市值的中天城投、渝開發、首開股份、合肥城建等開始持續上漲。當然,大市值的保利、萬科、中國建築等能否快速啟動還需要觀察。

  與地産類似的是金融股,最大問題是市值規模太大,需要更多利好因素的聚集積累,短期內還看不到契機。相對而言,保險股的投資吸引力更強,畢竟數量只有三家,而且平安與深發展的整合正在進行,保險股的估值支援也由投資品轉向消費品,這種轉變有利於打開保險股的想像空間。

  新興産業與資産重組依然是最具投資彈性的群體。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促進企業兼併重組,估計淘汰落後産能、推動新興産業發展將會成為主線,核心依然是央企重組。像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為重點的戰略性新興産業,估計會不斷出臺相關的産業政策。群體上,創業板與中小板集結了大量新興産業的“種子型”品種,而且市值規模小,創業板、中小板平均市值分別是36億和46億,其股價彈性依然會較好,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中小板次新股累計跌幅已達50%—60%(歷史上常常觸及反轉的跌幅)近20家,而且開始出現逆勢築底回升趨勢。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