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期貨方案獲批 業內:不會出現爆炒

2013-07-04 10:49     來源:長春晚報     編輯:林天泉

  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證監會上報的國債期貨推出方案,已獲國務院批復同意。具體合約及上市日期將由證監會結合利率波動、債市走勢等因素自行確定。闊別十八載,這一承載著一段難忘記憶的品種,又將重回中國資本市場。

  從歷史的角度看,國務院批准國債期貨,其意義並不單純是一個新期貨品種的誕生,而是標誌著我國經濟和金融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與早年對比,我國利率市場化已經有了重大進展,並且正待實現更大的突破;國債市場規模龐大,品種齊全,參與機構眾多;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大大加強,監管體系和法律法規也已相當完善,這都是國債期貨得以再度推出的深刻原因。可以説,目前我國國債市場和期貨市場發展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風險管控機制日趨成熟,國債期貨的來臨水到渠成。

  業內人士稱,國債期貨的推出,將大大加速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程。目前,中國國債存量達7萬多億元,債券總規模在27萬億元以上,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金融機構避險需求不斷增強,對國債期貨需求十分強烈。國債期貨在未來推動利率市場化的改革中,將發揮較大的促進作用。

  國債期貨的推出,是中國期貨行業新一輪快速成長的契機。中國期貨業協會的最新統計資料表明,1-6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額為1,283,348.35億元,同比增長88.18%,成交大幅增加,交投活躍。作為第二個金融期貨,國債期貨將為期貨行業帶來商業銀行等重要投資者,健全市場結構,重塑市場格局。

  根據國債期貨倣真合約的設計,國債期貨倣真交易選擇了面額為100萬元,票面利率為3%的5年期名義標準國債為合約標的。業內人士表示,為防止出現某一具體券種作為標的物帶來的交割風險,國債期貨合約將使用所有國債現貨進行交割,且財政部已建立了國債市場化發行機制,可交割國債總量充足穩定,類似當年“327”那樣的事件不會重演。

  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國債期貨倣真交易累計成交量1185萬手(按單邊計算),累計成交額10.82萬億元,日均持倉量約8萬手。在此期間,約有近80家證券公司、商業銀行等機構投資者參與了倣真交易。

  有關人士強調,我國國債期貨在發展初期更將受到嚴格監管,市場規模比較有限,不會出現熱炒爆炒局面,不會吸引大量資金駐紮。國債期貨的上市有助於促進資本市場創新,實現健康穩定發展,對A股市場不形成利空。 (據《上海證券報》)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