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加薪不分紅”怪象該治治了

2010-03-29 09:21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蕾

  新華網廣州3月26日電 題:股市“加薪不分紅”怪象該治治了

  新華社記者武彩霞、車曉蕙

  隨著上市公司進入年報披露密集期,中國股市又現怪象:身為“老闆”的股東們拿不到分紅,作為“管家”的經營者卻忙著加薪。這種怪象理所當然遭到廣大投資者批評,也應該受到有效治理。

  以深發展為例,其2009年年報顯示凈利潤超過50億元卻不分紅,高管薪酬反而上漲了12%,達到4898萬元;其中董事長紐曼年薪1741萬元,漲143萬元。截至3月17日已披露年報的407家中,有102家連續三年未進行過任何分紅。而這102家中有64家在2009年對高管人員進行加薪,平均加薪幅度超過15%。

  當然,問題並不在於高管高薪有多高、能不能拿高薪,而是身為“老闆”的投資者顆粒無收,作為“管家”的公司高管卻坐收高薪,這種巨大的反差當然太不合理。另一方面,這種不合理的做法竟年年都能通過董事會和股東大會變成合規合法的程式,真是怪事。

  問題源於一些上市公司嚴重的所有者“缺位”,治理結構不健全。根據上市公司架構規定,代表股東權利的股東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各司其職。但一些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實為經營者所控制,監事會形同虛設,形成“老闆”無權、“管家”獨大的局面。高管“綁架”董事會,自己制定薪酬規則,造成中小股東話語權和決策權旁落。

  股市“加薪不分紅”怪象由來已久,近年更是愈演愈烈。業內認為是克隆華爾街金融機構的“高薪文化”,許多上市公司也放言要遵循“國際慣例”,將薪水標準向華爾街銀行高管們靠攏,於是上市公司紛紛效倣,贏利的企業高管要加薪,連虧損的企業高管也照加不誤。這種所謂“與國際接軌”的行徑受到嚴厲譴責就一定是必然。

  眾所週知,被中國企業高管們信奉為“神燈”的華爾街高薪文化在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中轟然崩潰,表明瞭華爾街高薪文化並不高明,更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隨後引發的世界性限薪潮、美國對高薪採取徵收的90%懲罰性所得稅就是最好的回答。

  這種“加薪不分紅”怪象此前也引起了監管部門關注,並於2008年8月出臺了《關於修改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若干規定的決定》規定:上市公司想要融資必須不低於利潤30%的分紅;今年3月,中國銀監會又發佈了《商業銀行穩健薪酬監管指引》,對銀行高管實施更為嚴格的薪酬制度。但是,這些規定仍缺乏具體操作層面上的細則,很難落到實處。

  必須建立完善、嚴格的薪酬評估體系,遵循按生産要素分配、激勵多勞多得的有關市場法則,使高管什麼時候應該高薪和應該拿多少高薪有更為科學、透明的標準。同時,必須採取剛性的約束制衡機制,改變不合理的公司治理框架,從而從根本上解決高管“越位”和自定薪酬問題,真正使股東的話語權和決策權有效落地,廣大投資者的利益也才能得到有效保護。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