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金磚四國”後危機時代尋求發展新模式

2009-11-02 10: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肖燕

  在今次國際金融危機中,發達經濟體受到重挫陷入衰退,但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率先回暖,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快速上升,成為穩定世界經濟的重要一極。

  然而,在後危機時代的今天,“金磚四國”清醒地看到尋求發展新模式的緊迫性。

  正在海口舉行的第六十七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上,“金磚四國”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們對後危機時代四國面臨的新挑戰新角色新模式展開“頭腦風暴”。

  危機發生後,“金磚四國”都及時採取了不同的應對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中國採取所有計劃,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百分之七點七,宏觀經濟企穩態勢明朗;在巴西,政府採取補償性的經濟政策,通過減稅、大幅降低利率、減少存款儲備金率等措施,明年GDP增長可達百分之五點四;在俄羅斯,金融危機使實體經濟、金融和股票三大領域都遭受打擊。政府採用雙貨幣、減少國家預算、把國家預算的投資作為刺激貸款和降低利率等四大措施應對危機;在印度,金融危機導致資金流動突降,外部需求、投資、進出口均下滑。政府的財政刺激緩解了需求下降造成的影響,尤其工業獲得強勁恢復。

  “金磚四國”都在反思國際金融危機帶給本國影響的深層原因。俄羅斯遠東研究院副院長安德烈奧斯特洛夫斯基表示,俄羅斯採用休克療法進行改革,此前建立的經濟模式比較依賴能源,這種模式由於世界經濟危機而崩潰。而採用漸進式改革的中國模式,對俄羅斯應對金融危機有啟示。

  “金磚四國”發展方式面臨轉型和變革

  莫斯科國立大學亞非研究所國際經濟學部主任維塔裏麥利昂茨夫稱,俄羅斯在金融危機下正面臨轉型危機。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後危機時代中國應加快推進消費主導、城市化、公共産品短缺、低碳經濟和政府轉型等“五個時代性”特徵的轉型與改革。

  “金磚四國”擁有龐大的消費人群,在後危機時代,“金磚四國”如何擴大內需贏得穩定長期的增長?巴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銀行前行長瑞吉斯博內利表示,巴西正是通過率先復蘇消費走出此次金融危機。

  中國商務部原部長助理黃海稱,擴大消費的根本措施一是改變收入分配結構,二是擴大城鄉消費市場,建議政府加強研究消費政策。

  安德烈指出,俄羅斯應採取類似于中國的干預措施,支援中小企業發展,創造就業,擴大國內供應,減少社會緊張狀況。

  印度國際經濟關係研究委員會高級顧問馬修約瑟夫針對中印兩國發展特點,建議印度應更多扶持、依靠出口,發展工業和製造業,中國在加強內需的同時,應更著力發展服務業。

  近幾年來,“金磚四國”已從一個經濟學概念發展成為一個新的國際合作平臺。

  印度專家馬修今天表示,從長遠看,國際貨幣體制需改革,包括“金磚四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在自身金融市場改革的同時,應積極合作參與國際貨幣體制改革。巴西專家瑞吉斯稱,中國是巴西第一大貿易國,今年中巴擬簽署貨幣互換協議是兩國合作的正確方向。

  上海社科院副院長黃仁偉坦言,“金磚四國”在金融危機中從世界舞臺的邊緣走向中心,但未來能否在全球治理中擔當主角,取決於四國能否改變其內部結構中的缺陷,以及能否梳理好四國之間、四國與所在地區之間的關係。(完)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