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中國在危機中鞏固了世界貿易領先地位

2009-10-16 13:37     來源:新華網     編輯:肖燕
  美國《紐約時報》10月14日發表文章,題目是“在經濟危機中,中國鞏固了它在世界貿易中的領先地位”。文章説,全球經濟衰退使消費者和企業更加關注價格,中國正從出口競爭對手的手中搶奪市場份額,進一步鞏固它在國際貿易中的優勢。許多經濟學家稱,即便經濟復蘇,中國的這種優勢也會延續很長時間。中國今年的出口已經使它一躍超過德國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現在,它所佔市場份額的上升可能會引發與歐美的貿易摩擦。文章摘要如下。

  擴大老市場打入新市場

  蛋糕在縮小,而中國分到的那塊越來越大。雖然今年的世界貿易因經濟衰退而下滑,但消費者需要便宜商品,而下定決心要讓出口機器保持運轉的北京則想方設法予以滿足。

  中國的廠商大幅度壓低價格,中國得以擴大老市場並打入新市場。

  最引人注目的變化出現在美國,中國今年已取代加拿大成為美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國。

  2008年前7個月,美國進口的商品中只有不到15%來自中國。今年同期,這個比例是19%。與此同時,從加拿大進口的商品所佔比例從接近17%下降到14.5%。

  除了擴大市場份額以外,中國還逐漸提高某些種類商品出口額的絕對數字。例如,據環球商業資訊中心透露,在針織服裝類,美國從中國的進口截至今年7月驟增了10%,而它從墨西哥、宏都拉斯、瓜地馬拉和薩爾瓦多的進口分別減少了19%至24%不等。

  從日本到義大利,其他國家的情況也差不多。

  原因之一是中國製造商能夠在大多依靠流動工人的工業區採取降低工資等節支措施,從而迅速降價。工廠管理人員稱,正是美國買家要求他們這樣做的。

  位於中國南方的長潤服裝有限公司向歐洲和美國出口牛仔服裝,公司進出口貿易部負責人廖遠(音)説:“買家在要價方面越來越苛刻,尤其是美國買家。12條一包的牛仔褲他們只出2.85美元一條,而合理的價位是7美元。”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生産各種便宜的生活必需品,因此出口行業在經濟衰退時期仍能保持較好的狀態。沒有哪個國家能抗衡所謂的“中國價格”。

  “中國有著巨大的優勢,”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拉迪説,“他們能特別快地順應市場變化,他們的勞動力市場很有彈性。隨著消費者降低對品質的要求,中國將受益。”

  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紡織品配額今年將到期,這也使中國有機會提高其市場滲透率。

  政府扶持政策效果顯著

  但同樣重要的是政府出臺了扶持出口行業的政策,包括維持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較低、通過稅收抵免和發放鉅額低息貸款來補貼出口商等。

  效果十分顯著。2009年上半年中國總共出口了5210億美元的服裝、玩具、電子産品、穀物及其他商品。雖然這比2008年上半年減少了22%,但與其他出口大國相比,算得上成績斐然。例如,德國的出口同期下降了34%。據環球商業資訊中心稱,日本的出口下降了37%,美國下降了24%。

  不久以前,羅馬尼亞在義大利的進口鞋市場中還處於統治地位,而現在中國佔據了最大份額。

  日本曾經十分依賴對美國的電子産品出口,但在過去10年裏,日本每年都會被中國搶走一部分市場份額。今年也不例外。1999年,日本製造的電子産品佔美國進口電子産品的18%以上。如今,這一比例已經降至7%。中國的市場份額比一年前增加了10%到20%。

 

總的來看,所增加的市場份額導致中國對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鉅額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重新引發了人們對於全球貿易不平衡的擔憂,也再度將中國的人民幣匯率問題推上了風口浪尖。

  在2005年7月首次允許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上浮之後,中國現在又再次將人民幣與美元牢牢地“釘”在一起。隨著美元對歐元等其他主要貨幣貶值(比一年前貶值了15%左右),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變得越來越有競爭力。

  眼下,歐洲官員正叫囂著要中國遏制出口浪潮,甚至要求展開反傾銷調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敦促中國平衡經濟結構,允許人民幣對其他主要貨幣升值。

  在很多年時間裏,美國曾經對中國疲軟的人民幣和激增的貿易差額大發牢騷。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在最近幾個月裏基本上保持沉默,一部分原因在於華盛頓試圖改善與北京的關係,因為美國迫切需要中國購買美國國債。

  就中國而言,北京擔心人民幣升值可能會是災難性的,破壞流入中國經濟的數千億美元所帶來的刺激作用。

  經濟結構轉型勢在必行

  但中國領導人清楚地意識到經濟轉型的必要性,即從嚴重依賴出口轉變為拉動國內消費。事實上,中國渴望在價值鏈上向高端邁進,出口價格更高的商品,例如電腦晶片、飛機和醫藥用品,而且這些商品能夠帶來收入更高的就業機會和更加健康的經濟增長。

  此外,許多經濟學家還認為,隨著中國消費者變得越來越富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商品將被他們自己購買。同時,隨著美元貶值,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各地,美國出口商品的競爭力將增強。上述趨勢合二為一,可能最終有助於協調全球貿易平衡———全球貿易已經變得過於依賴美國購買中國廉價商品和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眼下,北京擔心的是它與歐盟、美國等幾大貿易夥伴之間日益激烈的貿易摩擦以及一些國家可能啟動貿易保護主義措施。

  與此同時,中國出口企業擔心,從長遠來看,在它們獲得更大市場份額的同時,降低生産成本的壓力可能會給它們以及它們的産品品質造成損害。

  長潤服裝公司的廖女士説,許多生産廠家實際上正在從廢物中尋找原材料來源。

  她説:“有些廠家甚至去舊工廠蒐集庫存中的廢棄布料,這樣就能夠節省三分之二的原材料成本。這些布料的品質很差,不能漂洗,而且很容易穿破。”

  但這樣的削價時期可能會在中國持續一段時間,因為許多經濟學家預測,歐洲和美國經濟增長緩慢的情況還將持續很長時間。

  瑞士信貸銀行的經濟師陶冬説:“中國將變得更加強大,而它的競爭對手在經濟衰退期間實力會變弱。中國政府幫助一些産業渡過了難關,例如汽車産業。所以今後一些新的産業可能會崛起為出口産業。”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