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與臺灣地區10年來貿易額增長超過6倍
近年來,重慶與臺灣地區經貿交流合作不斷加強,兩地貿易額10年增長超過6倍。我市從“穩臺資、招臺商、增經貿”等方面入手,進一步助力臺企在渝高質量發展。
年代廚衛是一家自上世紀90年代起就深植重慶的臺灣企業,從石油液化儲運轉型發展廚衛電器產品,近十年,企業門店數量增長了40%,川渝兩地的經銷商超過500家。企業銷路的持續拓展,離不開科技創新。在我市推出的惠臺政策中,有許多政策支持臺灣地區來渝的科技創新企業享受稅收優惠,在這些惠臺政策的“加持”下,年代廚衛加速產品轉型升級,推出了語音智能熱水器、自動清洗油煙機等暢銷品。
年代廚衛董事長黃錦勳介紹:“其實,我們每年大概有20到30%的這種投入研發新產品。現在,這個石墨烯是未來一個新的科技行業,它是頭發絲的二十萬分之一的薄,鋼的兩百倍的硬度,我們準備在煙機涂層這一塊使用。”
同樣深耕重慶的臺企永固集團在混凝土領域也開辟出了自己的道路。據了解,在我市的惠臺政策中,允許臺資企業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能源、交通、水利、環保、市政公用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永固集團抓住這一機遇,參與了千廝門大橋、雙碑大橋、環球金融中心等重慶大型工程建設,承建橋梁20座,共同參與工程建設1.5萬千米。
永固集團公司營運長林皇智透露,未來的計劃希望在這5年之內能夠達到20%以上的重慶地區混凝土領域市佔率。
記者從市委臺辦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底,我市累計批準臺資企業2002家,累計合同臺資304.15億美元,累計實際利用臺資79.58億美元。據了解,在已發布的58條惠臺措施基礎上,我市正在抓緊修訂《重慶市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條例》,助力臺企在渝高質量發展。
市委臺辦主任陳全表示,營造更加優質的營商環境,積極開展產業鏈供應鏈招商 ,積極爭取在我市設立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引導臺資企業深度參與重慶市的“十四五”規劃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第1眼-重慶廣電記者 蘇杭 蔡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