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大陸臺企這十年堶截至6月底重慶已累計批準臺資企業2002家

2022-09-20 13:33:00
來源:上遊新聞
字號

  孫瓊英 甘俠義

  近十年來,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各項政策措施落實落細,為臺商臺企帶來了巨大機遇、創造了良好環境,越來越多的臺商臺企來到大陸投資興業。與臺灣有著深厚歷史淵源的重慶,便是臺商臺企投資大陸西部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近日,在“大陸臺企這十年”主題採訪中,上遊新聞記者從重慶市委臺辦獲悉,近年來,隨著重慶對外開放、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市與臺灣的經貿交流合作不斷加強,在渝臺資企業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助推了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為重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截至2022年6月底,我市累計批準臺資企業2002家,累計合同臺資304.15億美元,累計實際利用臺資79.58億美元。其中,投資額1000萬美元以上企業達221家。

  具體來看,目前在渝臺資企業發展主要呈現出四大特點:

  一是聚力筆電,助推內陸開放高地建設。以臺資企業為主,形成的筆電產業鏈條把重慶打造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筆電生產基地和筆電產業集群。廣達、英業達、富士康、仁寶、旭碩、緯創六大筆電企業整體落戶我市10余年,發展良好,均成為我市智能終端產業骨幹企業,為我市工業經濟增長和出口增長發揮了支撐作用。

  數據顯示,2021年,重慶筆記本電腦出口值2000.9億元,同比增長15.9%,佔同期重慶出口總值的47.8%,連續3年位居全國第一。2021年全市筆記本電腦產量0.94億臺,同比增長19.1%,連續8年蟬聯全球第一;實現產值(含配套)3392.3億元,同比增長11.6%。廣達電腦重慶基地表現尤為突出,已成為全球第一大筆記本電腦生產廠商,2021年全年產值達到1400億元,成為我市唯一一家產值千億級電子制造業企業,充分體現了我市筆電產業面對市場的強大競爭力。同時,我市筆電產品還為中歐班列及航空貨運提供了重要貨源。

  二是產業集聚,合作領域逐步擴展。近年來,渝臺經濟合作不斷向多領域擴展。從行業領域看,從傳統的機械、汽摩等行業逐步擴大到電子信息產業、金融業、高端商業等領域;從合作層次上看,從一般的產業合作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業拓展,從生產領域向研發領域拓展,從單一的生產環節向完整的產業鏈拓展。

  三是拓展合作,兩地融合度逐步提高。自2006年以來,針對臺資企業愛抱團發展的特點,我市在臺商相對集聚的有關區縣園區先後建立了西永臺資信息產業園、北碚臺灣農民創業園、渝北臺商工業園、永川臺商工業園、璧山臺商工業園、銅梁臺商工業園和大渡口臺灣中小企業產業園等7個涉臺園區,準入的優質臺資企業均可享受企業所得稅15%的特惠政策,為廣大臺商精心打造了投資平臺。在2009年以前,臺資企業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佔80%以上;自2010年以來至今,江津、永川、銅梁、璧山等地表現搶眼,成為了臺資的重要集聚地。

  四是貿易加速,兩地依存度顯著提高。數據顯示,2010年,重慶與臺灣貿易總額僅為11.26億元,其中重慶對臺灣出口5.3億元,從臺灣進口5.96億元。到2021年,重慶與臺灣貿易額達到646.9億元,同比增長25.9%;其中,重慶對臺灣出口102.7億元,同比增長8.7%,自臺灣進口為544.2億元,同比增長29.8%。

  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1-6月,重慶與臺灣貿易額為350.8億元人民幣,在疫情影響和兩岸嚴峻復雜形勢下,仍同比增長7%;其中,出口65.3億元,同比增長47.5%;進口285.5億元,同比增長0.7%。“目前,臺灣地區是我市第六大貿易夥伴。充分體現了渝臺經貿的深度融合。”重慶市委臺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上遊新聞記者 孫瓊英 攝影 甘俠義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