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渝臺企這十年:“我們和重慶一起成長 想讓更多臺灣人來這”
1989年,只身來到重慶考察的臺灣商人李文勳怎麼也不會想到,當時這座城市,今後會成為自己的第二故鄉,吸引來自全世界各地企業的投資。
近日,“大陸臺企這十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行,在市委臺辦的組織下,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前往在渝的多家臺企參觀,傾聽他們在渝發展這十年的感想與收獲。
來重慶 從第一到幾千分之一
1977年在臺灣成立臺灣百吉集團後,1989年,李文勳只身來到重慶考察,面對當時經濟仍顯落後的重慶,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重慶投資!
朋友眼中,李文勳放著沿海市場的大把機會不要,到偏遠的西南腹地“自討苦吃”。但李文勳看中的恰恰是潛在的廣闊發展前景。這一年,他成立了重慶百吉廚房用具有限公司,率先引入全自動大流量熱水器。“百吉”成為臺資入渝的第一個生產型企業,李文勳成為第一個入渝投資生產型企業的臺灣商人。
重慶百吉家居總經理彭健嘉介紹,依托技術創新與大陸廣闊的市場,百吉燃氣灶獲得極大的發展。國內第一臺自發電熱水器、國內第一臺最大升數10升大流量後置式全自動熱水器均誕生于百吉……從單一的燃氣灶具,如今百吉已發展到多功能廚電、全屋定制等家居全產業鏈。
在進步和發展的不僅百吉一家,隨著重慶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重慶與臺灣兩地間的交往合作也日漸密切。截至2022年6月底,重慶累計批準臺資企業2002家,累計合同臺資304.15億美元,累計實際利用臺資79.58億美元。其中,投資額1000萬美元以上企業221家。
生產線的拓寬之外,百吉開始思考如何將在渝發展的這些經驗帶給更多臺灣企業,如今的百吉在重慶擁有四家子公司,百吉家居(重慶)集團有限公司專業生產板式家具,重慶百吉電器有限公司專注于各種廚具係列產品。
旗下的重慶百吉惠谷實業有限公司就是針對兩岸青年交流學習成立,重點打造兩岸青年創新創意基地,為兩岸青年交流、園區內企業進行配套引資提供平臺。此外,重慶百吉工谷實業有限公司則在銅梁工業園區,未來將形成臺商產業復合區。
“做這些就是希望有更多臺商、臺企看到大陸的發展機會,看到重慶的發展,我們希望更多人來!”彭健嘉說。
在重慶 從無到有再到優
2020年永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首家在中國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在渝臺企。
“我們就是想回臺灣宣傳一下,讓大家看到我們在重慶發展得如此之好。”公司營運長林皇智說出了公司選擇回臺灣上市的初衷,他希望更多臺灣企業看到公司在大陸的發展,也可以來大陸、來重慶考察投資。
“公司的成長和這座城市的成長是彼此陪伴的。”林皇智介紹,1999年永固集團成立,在重慶先後成立了5家子公司,擁有5個大型的混凝土攪拌站和1個粉磨站。
混凝土並非簡單的水泥、沙子的集合,站在公司一樓的展廳,林皇智指著一些混凝土樣板驕傲地說:“現在公司光商品混凝土就有二十幾種,很多都是根據客戶需求來定制。”
各色不同的混凝土背後,是研發設計團隊的傾力付出。據了解,為了更好迎合市場、服務客戶,永固每年會投入營業額的3%進行研發,目前公司擁有六十多項應用專利、兩項發明專利,還有一些專利在審核中。
林皇智透露,公司還在與重慶工商大學進行技術合作,探索石墨烯在混凝土中的均勻分布,使混凝土的抗壓能力更強,以及如何面對市場。
“這十年來公司發展變化很多,參與了環球金融中心的泵送澆築,也參與了重慶幾座大橋、軌道交通的建設。現在還在做江北機場T3B跑道的建設工作。”林皇智說,去年公司總產量達到340萬立方。
城市發展迅速,讓臺企也從中獲利,國臺辦出臺的“31條惠臺措施”、市委臺辦出臺的“58條惠臺措施”,無一不讓臺企、臺商享受便捷。林皇智感嘆,借著重慶快速發展的東風,公司在重慶實現了從無到有的過程。下一步,公司的目標就是將商品混凝土在重慶市場的佔有率提高到20%以上,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利好政策下,公司業務會逐漸拓展到成都並面向全國。
去重慶 從投資到安家
“最初抱定的主意真的只是去看看。”如今已是76歲的黃錦勳笑言,這一“看”,就“看”了三十年。
老房子、石板路、舊時代的電車、臟亂的環境,這是1992年初次走進這座城市時,重慶給黃錦勳留下的印象。黃錦勳之前在臺北做液化石油氣生意,當時重慶人口眾多,大部分都是燒煤或沼氣,液化氣行業只有兩家國營企業,他便下決心投資重慶,成立重慶理想液化石油氣實業有限公司。
上世紀90年代兩岸閉塞,黃錦勳與子女長期分離,“當時兒子抱著我的衣服聞我的味道,我心里就想,一定要讓家人早日團聚。”黃錦勳先後把家人都帶來了重慶,如今兒子也已在重慶結婚、生子,成為推動兩岸交往的第二代人。
在重慶多年,黃錦勳帶領年代廚衛也不斷適應著市場的變化,“最近這幾年,大家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對于廚衛家電的需求也從簡單的燒水、煮飯變成多元化的功能、智能化的服務。”
也因此,年代廚衛加大在智能產品的研發力度,智能菜品感應、熱水器語音智能、油煙機自動清洗等一係列強大的功能先後問世。
“我們在川渝地區經銷商超500家,近十年來,除去淘汰、關閉的門店,年代廚衛在重慶的門店數量增長了約40%。”黃錦勳說,如今更多的銷售工作由兒子負責,他自己則有了一個更重要的身份,兩地企業合作的推動者。
不少臺企來重慶考察,黃錦勳都會傾力支持,“我這半個重慶人已經成為一名合格的重慶導遊啦!”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首席記者 王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