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1935年胡適香港之行 竟引發廣東學術界大“圍剿”

時間:2011-01-20 11:12   來源:百年潮

  核心提示:引起麻煩的話語主要有:胡適稱讚香港為東亞“第一個能實現義務教育的地方”,批評國內辦了三十年的新教育,至今“卻沒有一個地方能夠做得到辦普及、義務、強迫教育”,因此,他希望香港成為“南方的一個新文化的中心”。胡適還批評“廣東很多人反對用語體文,主張用古文”,“而且還提倡讀經”。他在分析廣州為何“守舊如此”的時候説:“一個地方的文化傳到它的殖民地或邊境,本地方已經變了,而邊境或殖民地仍是保留著它祖宗的遺物。廣東自古是中國的殖民地,中原的文化許多都變了,而在廣東尚留著。”

  本文摘自《百年潮》1997年第5期,作者:耿雲志,原題:《胡適在香港講演引起的風波》

  1935年1月,胡適應香港大學之邀,往遊香港。年前,一些朋友曾經勸胡適不必前往。但胡適認為,此行不僅僅是前去接受香港大學授予的名譽法學博士學位(這是胡適所有35個名譽博士學位中的第一個),也是想借此機會對他從未去過的香港、兩廣等地的教育文化事業有所考察,所以堅持踐約赴港。

  1月1日早九點半,胡適乘哈裏森總統號船從上海起程,4日到香港。在港停留5日,除參加授學位儀式外,先後到各團體、學校講演五次。8日晚乘船出境,9日晨到廣州。在廣州停留兩日後,又應廣西當局白崇禧、黃旭初之邀,于11日下午乘飛機去廣西,先後在梧州、南寧、柳州、桂林等地遊覽。至1月25日返回廣州,乘火車重人香港,次日(26日)乘胡德總統號船北返。這次從赴港到出境北返,全程共26天。胡適北返後,寫了三萬餘字的《南遊雜記》。

  我這裡要説的“風波”,是在廣州發生的,而起因是胡適在香港的講演。

  前面説過,胡適在香港共作了五次演講。其中三次用英語,兩次用國語,1月6日在華僑教育會即是用國語演講的。胡適知道港人國語程度不高,故講得很慢,努力讓人們聽清楚。事後,根據記者筆記在報紙上發表的這篇演講文字,據胡適自己説,亦無大錯。但有幾段話,卻使廣東當局大為光火。

  引起麻煩的話語主要有:胡適稱讚香港為東亞“第一個能實現義務教育的地方”,批評國內辦了三十年的新教育,至今“卻沒有一個地方能夠做得到辦普及、義務、強迫教育”,因此,他希望香港成為“南方的一個新文化的中心”。胡適還批評“廣東很多人反對用語體文,主張用古文”,“而且還提倡讀經”。他在分析廣州為何“守舊如此”的時候説:“一個地方的文化傳到它的殖民地或邊境,本地方已經變了,而邊境或殖民地仍是保留著它祖宗的遺物。廣東自古是中國的殖民地,中原的文化許多都變了,而在廣東尚留著。”

  胡適的講話傳到廣州,軍政要人首先作出反應。在1月8日的西南政務會議上,即有人指責胡適在香港發表言論反對讀經。讀經是當時廣東最具實力的人物、粵軍總司令陳濟棠提倡的。一個手無寸權的讀書人,竟在廣東的大門口,公然批評一位當地最高的大員,這如何了得?所以,當胡適於1月9日早上來到廣州,立即就碰到麻煩。

  那天船一靠岸,首先是胡適的朋友羅文幹派人送來一張紙條:“兄此次到粵,諸須謹慎。”羅文幹有可能直接參加了西南政務會議,也可能是從與會者那裏得到了消息。不過他後來對胡適説,是他佔了一卦,不吉,故對老友發出警報。

  接著,中山大學文學院長吳康也派人送信來,其中説道:“適晤鄒海濱(即鄒魯,時任中山大學校長——引者注),先生雲:‘此間黨部對先生在港言論不滿,擬勸先生今日快車離省,暫勿演講,以免發生糾紛。”

編輯:何建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