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決策力

時間:2013-08-27 10:39   來源:中國臺灣網

  決策和決策的能力是兩個概念。決策—通過觀察分析而做出決定的過 程;決策力—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的表現。

  談到決策,通常很多人會認為只有成人才有決策的問題。其實從小到大 每個人每天都在面對決策。大到選擇什麼樣的工作、什麼樣的愛人,小到一 日三餐吃什麼。

  應該怎樣決策?沒有觀察就沒有分析,沒有分析就自然沒有決策。如果 分析還是一個相對客觀的過程,是找出現象之間以及現象和原因之間的關係 的過程,那麼決策就是一個主觀的過程,即確定自己的行動的過程。我們通 過觀察分析出了原因,知道現象為什麼存在了,這並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 的目的是要決定自己怎樣做。比如:看到陰天,就會聯想到下雨,那麼就要 決定是否要帶雨傘。我們應該從小訓練孩子的決策能力,讓他們自己思考, 自己做決定並承擔決定的後果。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出他們獨立決 策的能力,這樣的教育才是素質教育。

  當一個人有明確的理念時,會勇敢地選擇行動。行動的猶豫不決多半是 因為觀念的選擇仍然處于痛苦的篩選中。

  遇到問題是否有分析和決策的能力是對一個人的考驗。如果一個孩子遇 到問題,沒有決策能力,即使他的考試分數很高,也沒有意義。

  孩子們在學校里每天都會發生很多事情,但是由于我們不能幫助孩子們 去分析,有時還會對他們的所作所為表示出不滿意,或者僅僅關注成績,長 時間下去,孩子就不願意和我們交流了。當孩子不和我們交流的時候,我們 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機會,孩子們自然也失去了學習的機會。如果父母能通過 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事情來讓孩子理解生活,理解人性,他們才可以對生命中 的細節做出更好的決策。

  中國孩子缺乏處理問題的能力,在國內可能還好些,一旦出國,這個問 題就會很快暴露。為什麼?是因為我們從來就沒有讓孩子自己處理過事情, 從來沒有讓孩子用自己的頭腦思考過問題。孩子不是在一天早上突然長大 的,年齡只是一個標準性的劃分而已。所有的存在都是過程。當然這樣處理 問題的能力不是考試能考查出來的,所以,真的素質教育不依賴分數,而是 依賴于生活本身的經歷。

  其實,決策的能力就是面對問題時決策的表現。有的人遇到問題,很快 就作出判斷,有的人則需要一段時間。所以,面對問題時,決策所需要的時 間和決策的結果與目標之間的距離都可以考證出決策的能力。縱觀歷史上有 影響力的人,都是在決策上有超群能力的人。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