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U盤化生存

時間:2013-10-31 08:56   來源:中國臺灣網

  記得有一次我到一個大學去講課,我隨機做了一個調查。我說大四啦,咱們班同學誰找著工作了,一堆人舉手。我又問都加入什麼樣的組織了,有說考公務員的,有說進入大公司的。我說啊,你們這些找著工作的還真別看不起那些到現在還沒找著工作的同學,沒準10年或20年之後,你們混得還不如當時那個沒找著工作的人好。大家說你這是心理安慰,我說還真不是這樣。為什麼呢?因為我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就是在這樣一個時代存活,往往以一個獨立的手藝人方式存活,比加入組織要好得多。

  這也是我今天想提出來供80後朋友參考的第一個生存困境解決方案:U盤化生存。

  我自己就是這樣一個人。我現在也沒有單位,我是什麼,U盤嘛。所以我的口號總結起來,十六個字:“自帶信息,不裝係統,隨時插拔,自由協作。”

  蘋果公司的產品剛開始都不是主機,當時戴爾、聯想已經在做主機。蘋果公司殺出來,但是是做可以隨時插拔的外部設備。比如剛開始的ipod,還有後來的ipad,其實都是外設。只不過隨著整個計算機的生態係統和產業鏈發展的成熟,這些外設可以自己獨立成為主體。這也是我們這個社會今後發展很可能出現的一種模型,就是這些自由插拔的外設,最後可能是最光輝的一些個體。

  其中的原因何在?

  這跟我們社會結構的變遷密切相關。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和人的協作變得更加自由,那麼衡量一個節點價值的方式,就出現了非常重要的變化。在一個組織內部,無論是政府機關組織,還是一個公司的組織內部,衡量個人價值的尺度是什麼?是領導啊。一個人幹得好不好,討不討領導喜歡這是關鍵。他的喜怒哀樂、他的個人的偏好,都對一個人的市場價值產生致命的影響。而個人喜好這個標準的不確定性恰恰非常大。也許他就是看你不順眼,那你這一輩子可能有幾年就要被蹉跎掉。

  可是作為一個手藝人,作為一個插件,在市場當中,你所面對的衡量個人價值的整個環境就不一樣了。所以我說,市場是一個最公道的價值評價體係。你可能從來沒有做過生意,扛著一筐蘿卜進了農貿市場,這時你就應該有自信,只要你的定價合理,你的蘿卜是一定可以賣掉的,因為市場會給你一個公道的價格。

  市場是靠無數節點和你聯係之後,在你身上形成一種定價機制。比如說多年前我家裝修房子時認識了一個小木匠。他剛到北京來的時候舉目無親,只好投靠他們村長的兒子,在一個包工隊幹活。那個村長的兒子就是他們包工頭,他只能加入這個組織,然後他掙多少錢、接多少活兒、加多少班,都由包工頭說了算,這就是組織內的處境。可是一旦到了大城市,一旦進入互聯網社會,他的命運就在發生一點一滴的改變。比如我就覺得這個小木匠的活兒做得好,幹活也認真。于是當我的一些朋友、同學裝修房子時,我就把他推薦過去了。推薦的方式非常簡單,把他的呼機號、手機號、微信號以及QQ號告訴朋友就可以了。

  他作為一個節點,就不是只跟這個組織的上線發生聯係,評價衡量他價值的標尺就不只是一把。所以木匠他就可以以一個手藝人的方式,以一個插件的方式,以一個U盤化生存的方式,隨時隨地插拔到各種係統上。可想而知,衡量這個小木匠的價值就不再那麼僵化了。據我所知,這個木匠現在每個月收入六千到八千,最好的月份甚至能達到一萬塊。

  其實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真正的社會底層已經不是幾十年前社會偏見當中認為的那些清潔工、臨時工或者收破爛的。要知道在北京,收破爛兒這個行業的人也是一些U盤,也是一些自由職業者,月收入達到兩萬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還有那些快遞員,不要看他們的工作非常累,實際上收入並不低,像順風這樣的快遞公司,據說他們業務最好的快遞員,月收入也能達到一萬到兩萬。

  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我們已經發現活在社會底層的,往往是在那些5A級寫字樓里面,每天上班打卡、中午吃盒飯的剛畢業的大學生白領。為什麼?因為評價他們價值的標尺只有一把,那就是他們的上司、領導的眼光。而對于自由職業者來說,評價他們的標尺則有很多把,借助互聯網環境下這種自由人的自由聯合機理,他們反而能得到更為公正的價值衡量。

  技能就有點像U盤,沒有特定的用處,但它有一個獨特的社會節點的價值,插到哪兒它都可以運作。這也是我的一種人生主張,就是在這個社會,你要學會用U盤化的方式,以一種手藝人的精神和這個社會進行協作,而市場會給你一個公道的價格。

  本文摘自:《邏輯思維》,作者:羅振宇,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