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婚姻起源于鹽的發現?

時間:2013-10-31 08:51   來源:中國臺灣網

  剩女這個問題很古怪也很悲催,它是現代人生活的一種隱痛。我看到一個女孩在QQ簽名上寫了這麼一句話:我們家的馬桶圈已經有三年沒有被豎起來了。那個情境背後有多少不堪、委屈和怨憤,可想而知。

  但這是一件好奇怪的事情。按照自然界的演化規律,哺乳動物的雌性和雄性基本就是按一比一來配比的,為什麼雄性會多一點?因為它們要更多的冒險和拼鬥,所以會損失掉一部分。大自然的天道就是一比一,有一男必有一女,而且在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化里,男婚女嫁是天經地義的事。比如英國近幾十年來的文化盛世,不就是查爾斯王子的兩次大婚嗎?中國古人也有桑林之會,可是為什麼到了我們這一代人,就變得這麼難了呢?

  可能不是我們這代人出了問題,而是婚姻本身出了問題。婚姻出了什麼問題呢?我們就倒回去想想,婚姻到底是怎麼來的。我在自己的讀書經歷里面給大家找到兩種解釋。

  關于婚姻產生的第一種解釋是,婚姻是私有制的產物,它不是一種情感制度,也不是一種性制度,它就是一種財產制度。人類社會學有一種說法認為,婚姻最開始產生可能是因為鹽的發現,就是人開始主動用鹽去腌制食物了。一旦經過腌制,比如臘肉,食物就可以保存了。原來獵到一頭鹿大家必須在兩天內吃完,否則就壞了,但是當有人主動用鹽去腌制這頭鹿,把它變成了一條火腿挂在後院牆上時,問題就出現了,因為開始有了吃不掉的、用不完的財產。一個原始人臨死的時候就在想:哎呀!我這後院還挂著一條火腿呢,我把它留給誰呢?這個時候他就有一種想法,要把村里自己的孩子辨認出來。因為原始人在村里都是隨意的,每個村都有歡樂谷,孩子出生了都不知道是誰的。這個時候,原始人就產生了一種非常強烈的動機:我要擁有自己的子嗣,他的血管里流著我的血液,這樣我的財產就可以留給他。

  恩格斯有一本名著叫《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書里認為:國家、家庭這種牢籠制度和私有制是一回事,是一脈相承的,有其一必有其二,所以婚姻是一種財產制度。

  關于婚姻的第二種解釋是,婚姻是人類文明發達之後產生的一個結果,尤其是在技術和傷害能力發達之後。動物界往往是採取後宮制,比如鹿群,公鹿們決鬥選出一頭最棒的,所有母鹿都歸它一個享用,而被打敗的公鹿只能在旁邊看。如果人類也這麼玩,剛開始或許是可以,但是隨著人類由黑猩猩逐漸進化成為人,擁有了高超的智力,學會偷偷拿一塊磚頭躲在暗處,等著把別人拍死,這個時候整個強者和弱者的對比就發生了變化,尤其後來出現了武器,這種變化就更大了。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我和泰森。如果泰森說全班女同學都是他的,我要是沒有武器就只能幹看著,打不過他嘛。但是如果我有了一把刀呢?我和泰森之間在暴力上的差距就沒有那麼大了。憑什麼女生都是他的,我就必須孤獨而死?既然我有一把刀,這把刀就必有它的用處,泰森沒準兒還回過頭來跟我談判說:一班50個女生,要不你分倆?

  那為什麼人類最後會形成一種穩定的一夫一妻制?跟人類的文化、智力、技術以及暴力工具的發展是有關係的,到最後強者不得不向弱者讓步。但是那些比較暴力,或者財產比較多的人會說:我挑好的,漂亮姑娘歸我。如果他們還不滿足就再納幾個妾,但也僅此而已,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就此定型下來。

  不管哪種解釋合理,總而言之婚姻是隨著人類文明、技術、暴力手段發展的一種附生物。但是,人類文明正在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此前六千年來形成婚姻制度的一係列基礎,幾乎都在崩潰之中。現在的女性恨不得掙得比丈夫還多,憑什麼要進入他的門楣,“嫁漢嫁漢,穿衣吃飯”,成為他傳承私有財產的制度工具?憑什麼要接受過去男性之間分配性資源的婚姻制度,成為他的附屬物?

  婚姻制度的基礎正在崩潰,女性有什麼道理還回到婚姻中去呢?當然男性也不傻,他們在給女性附贈一副婚姻枷鎖的同時,還送給女性另外一個東西,那就是對失去這副枷鎖的恐懼。想想也能理解,一個人已經在牢里被關了六千年,這時候放他出去,看到那麼藍的天和那麼刺眼的陽光,在那一霎,他難道不會產生退回到牢籠當中的願望嗎?

  這就是我們這一代剩女的糾結。一方面,剩女不是缺男人,而是根本看不上那些男性而已,所以很多父母會勸她們不要太挑剔。可是另一方面,憑什麼不挑剔?從哺乳動物開始一直到人類,雌性動物扮演的角色就是挑剔,就是去尋找那些在鬥爭中勝利的雄性,然後傳承後代。憑什麼要違背幾萬年、幾百萬年形成的生物本能呢?憑什麼要委身嫁給那些在競爭中失敗的男性呢?要求女性這麼做,不符合天道。

  本文摘自:《邏輯思維》,作者:羅振宇,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