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貴賓館 高雄西子灣 草山行館 士林官邸 角板山賓館 阿里山神木與貴賓館 草山禦賓館 戰地行館 大溪行館 臺南風水形勝地涵碧樓(之一) 兩岸交流第一線涵碧樓(之二) 全臺首遭拆毀的卦山館 櫻花溫泉山色行館 梨山賓館 棲蘭行館 澄清湖行館 陽明書屋 慈湖行館 中正紀念堂密碼
自古以來,扼守中國東南海通道的澎湖群島被視為兵家必爭之地。明鄭王朝縱橫臺灣與東南海域數十年,就是因為在惡戰中失去澎湖群島屏障,讓清朝戰船順利越過臺灣海峽而長驅直入,終于失敗。
1949年政局紛亂,徐蚌會戰慘敗後通電下野的蔣介石,早已時不我與,失去大半江山,蔣介石的幕僚也開始為他轉進臺灣做最後準備。當年年中,蔣介石首度來澎湖視察,計劃以臺灣、澎湖作為落腳反攻之地;當時他下榻于澎湖貴賓館,並以此為戰事指揮所。
前有解放軍進逼,後有美國掣肘,蔣介石落入孤立無援的尷尬處境。一方面,雖然臺灣早已進駐陳誠【1】等來臺先遣幹部與部隊,但這批人是否依舊效忠,似乎也是大問題。另一方面,東南戰局正酣,蔣介石也在苦思如何擋住解放軍席卷攻勢,甚至靠西南版圖軍隊徐圖反擊。一時之間,他停留在澎湖這座方寸之地長達數日,足見當時的徬徨。
等到金門炮戰,情勢雖危,卻絕非1949年的倉皇可比。當時為支援大小金門,澎湖成為國民黨前線指揮所,蔣介石多次到澎湖聽取軍情簡報並下令指揮,他依舊以貴賓館為行館。至于行蹤隱秘的蔣經國,凡赴澎湖也一律下榻因嚴密軍事管制而人跡稀少的貴賓館。因此澎湖貴賓館相較于其他行館,在軍事防禦功能上更為突出,也顯得格外神秘。
【注釋】
1.陳誠(1898年1月4日-1965年3月5日),字辭修,浙江青田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歷任臺灣省政府主席,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副總統等職。陳誠是蔣介石的親信,有“小委員長”之稱。陳誠領導的派係則有“土木係”之稱,1935年第五次圍剿紅軍時,任前敵總指揮;“西安事變”後負責改編張學良、楊虎城部隊。抗戰時,任第三戰區前敵指揮,武漢衛戍總司令,參與過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等戰役。國共內戰期間,陳誠為打通北寧路,于1948年發起公主屯戰役,導致新五軍被殲滅,徹底改變東北戰局,陳誠並遭蔣介石免職。同年2月,陳誠在上海進行胃部手術,並于10月與妻子一同到臺北陽明山養病,但也在為蔣介石展開轉進布局工作,在蔣介石的要求下,于1949年1月5日蔣介石宣布下野前夕,迅速接任臺灣省主席兼警備司令,職掌全臺大政,為“國府”遷臺進行最後準備。同年8月15日兼任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坐鎮臺北,指揮東南區戰事。1949年後,陳誠長期出任蔣介石副手,並曾兼任“行政院長”,1965年3月5日因肝癌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