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一卷:記錄炮戰全過程

時間:2013-07-15 14:29   來源:中國臺灣網

  金門炮戰前進指所 :記錄炮戰全過程 

  朝鮮戰爭爆發,孤居的中國臺灣地區與美國關係迅速改善。臺灣1950年初的窘狀已是昨日黃花,澎湖一舉成為兩岸海域安全樞紐。尤其從蔣介石一直提防大陸方面傾全力解放臺灣,因此與蔣經國不時從本島或澎湖搭機前往金門視察。 

  由于蔣介石與宋美齡只要巡視澎湖,便會下榻貴賓館,是以早在1951年,臺灣軍方就在貴賓館西側興建地下指揮中心,厚實牆壁搭配軍艦艙門規格的鐵門,地下防禦工事形同戰堡,並有手搖式毒氣抽風設備、防彈避難設施,據稱能抵擋原子彈與毒氣攻擊。特別為加強澎湖防務,蔣介石還委由昔日黃埔一期愛將胡宗南【11】 率兵鎮守澎湖。 

  1958年,臺海爆發“八二三”炮戰,澎湖貴賓館又意外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當時大陸方面炮火猛烈,美國國防部隔日即將第七艦隊布防臺灣海峽,並協助國民黨海軍補給金門【12】,甚至通過第三方表示,可能在戰役中使用戰術核武器。由于澎湖是金馬前線重要後勤補給區,蔣介石前進指揮中心正設在澎湖貴賓館,他並多次自臺赴澎湖督陣。至于在第一波炮擊攻勢中負傷回臺的俞大猷,更立即與美方海軍聯係,就近自琉球要來蔣介石多年爭取未果的新型M 115式八寸口徑自動推進榴彈炮,增強前線火力。  

  八寸炮為美軍“二戰”時先進武器,炮管長為口徑的25倍,有效威力半徑達87米,最大射程16800米,普通彈丸91千克重,因射程遠,甚至可發射核子彈頭,因此兼具戰鬥與戰略嚇阻效果。因此蔣介石于9月12日與俞大猷同赴澎湖視察後,即與美軍協防司令史慕德協議,優先運送八寸榴炮,全力壓制大陸方面炮火。 

  由于金門海域已遭封鎖,如何讓這批武器運抵前線成為一大難題。蔣介石當年便是在澎湖貴賓館臨時指揮所坐鎮指揮執行“轟雷計劃”,監督登陸運輸車營自馬公運送八寸榴彈炮增援金門任務。蔣介石不但連日行止隨重炮來去臺澎而轉移,並親臨澎湖士里海灘灘頭察看運送裝卸及搶灘演習,等到各炮妥裝完竣並搭載于船塢後才離開澎湖。 

  第一批八寸炮臨行前,蔣介石回到澎湖主持航前會議,並討論金門海上補給辦法;之後雖飛返高雄,但八寸炮于18 日出發後,蔣介石又突然飛抵馬公,視察船塢艦繞道澎湖海峽北駛轉道而行,直到確定新武器裝上運輸船出海後,才又飛返岡山回西子灣。甚至第二梯次“轟雷計劃”發航時,蔣介石依舊蒞臨澎湖督導,足見對此的重視。 

編輯:馬小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