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來臺第一行館,記錄『八二三』炮戰全程
澎湖貴賓館 高雄西子灣 草山行館 士林官邸 角板山賓館 阿里山神木與貴賓館 草山禦賓館 戰地行館 大溪行館 臺南風水形勝地涵碧樓(之一) 兩岸交流第一線涵碧樓(之二) 全臺首遭拆毀的卦山館 櫻花溫泉山色行館 梨山賓館 棲蘭行館 澄清湖行館 陽明書屋 慈湖行館 中正紀念堂密碼
高雄市西子灣早在清代就是“臺灣八景”之一。20世紀初日據時代,更是臺灣南部遊覽勝地。由于位居要津,“二戰”時期被日軍佔為基地,並將其中一處私人住宅開徵為軍官俱樂部。臺灣光復後,蔣介石看上此地戰略價值,延用日軍廳舍,並成為他1949年在臺停留時第一個行館。
無暇于領略當地風光,情勢愈加狼狽的蔣介石,在名將孫立人力保下,踏上臺灣土地。在西子灣行館內,面臨國民黨全面敗退的劣勢,蔣介石更著手草擬防守及治理臺灣計劃,為轉進臺灣立下根基。
國民黨遷臺後,西子灣行館始終擔負著蔣介石南部地區首要行館與臨時指揮部任務;“八二三”炮戰爆發,這里是蔣介石運籌規劃的基地;每年“陸軍官校”校慶,蔣介石勢必會“駐蹕”于此,以便前往高雄鳳山檢閱軍隊。直到蔣介石年歲漸長,不耐行館浪濤聲打擾睡眠,才移居澄清湖行館,西子灣賓館才漸漸步下歷史舞臺。
62歲來臺第一行館,兩次臨臺心情各一
西子灣坐落于臺灣高雄西隅沿海灣澳,也稱“洋路灣”、“洋子灣”或“斜仔灣”,因閩南語諧音,漸稱為“西子灣”。北端位在柴山西南端山麓下,南面隔海與旗津島相望,平灘、淺沙及天然礁石四布,椰林、浪花增添熱帶風情,“西子夕照”早在清初即為“臺灣八景”之一。全臺第一座洋樓也出現于此。【1】
日本佔據臺灣後,于1916年在西子灣設立壽海水浴場,成為高雄民眾遊憩的重要景區。1923年,為迎接日本皇太子裕仁抵高雄視察,殖民政府不但將附近的打狗山改稱為“壽山”,並于西子灣畔興建“壽山館”,作為太子駐泊所。【2】
由于位居要津,“二戰”時期,西子灣被日軍佔為基地與海防據點,海水浴場不再,長堤上築起軍事碉堡,日本海軍並將西子灣畔北側一棟由高雄醫師彭清約于1937年所建二層樓和風西式建築徵收為軍官俱樂部,也就是西子灣賓館前身。1945年抗戰勝利後,此屋則由海軍總司令部接收,作為貴賓招待所,稱“壽山官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