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1.穿越時空隧道,陳賡發表在

時間:2013-05-15 09:40   來源:中國臺灣網

  1.穿越時空隧道,陳賡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回憶洛陽戰役》就擺在邱行湘的案頭

  邱行湘身穿藍萩嘰中山服,拎著黑色公文包,又一次走進“總統府”。“總統府”大門的花崗石柱頭,殘存著幾個彈洞,那是1949年解放軍攻克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時留下來的。幾個彈洞旁邊,高懸著一塊吊牌,吊牌上寫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蘇省委員會。邱行湘但凡上班,這是他每日必見的情景。可是,不知為什麼,今天他有了一種異樣的穿越時空隧道的感覺。

  “總統府”的前身是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府,臨時大總統府的前身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國天王府。邱行湘走進這座作為禦花園的煦園,繞過六角亭、棕櫚亭,走過漪瀾閣(那里曾是孫中山辦公的地方),繼而順著夕佳樓、鴛鴦亭,走過碧波側旁的石舫(石舫又名“不係舟”,曾是洪秀全釣魚的地方)。邱行湘雖不曾步入作為國民政府主席官邸的煦園,但是他卻三次來到“總統府”,接受蔣介石的召見。

  第一次的時間是1947年夏,蔣介石在北平居仁堂召開軍事會議後準備召見他時,他已返回前線,待他趕回北平見蔣,蔣卻飛回南京去了。不幾天,他的司令長官孫連仲電告他:“主席要你即去南京聽候傳見。”這次見面的背景,邱行湘心中有數,那就是自1947年上半年以來,他部勝仗多于敗仗,為蔣介石穩定平漢北段的局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果不其然,這次見面的內容,便是嘉獎邱行湘的勞苦功高,欽定這位九十四軍第五師師長升任為青年軍整編二○五師師長,到臺灣接任。1947年秋,解放軍展開于黃河以南、長江以北、西起漢水、東至黃海的中原地帶,向國民黨軍隊發起大規模進攻。晉冀魯豫野戰軍之主力兵團由晉南渡過黃河,挺進豫西,進入河南伏牛山區,截斷洛陽、西安間的鐵路交通,迫使洛陽形成一個突出的“半島”。而在外線進攻的劉鄧、陳粟兩大野戰軍會師于平漢線遂平、西平地區後,為粉碎國民黨在中原的防禦體係,主力又推進到洛陽以南之襄禹地區,以期進攻國民黨軍事戰略要地洛陽。

  洛陽乃兵家必爭之地。古人雲:洛陽之盛衰,天下治亂之候也。洛陽守軍為國民黨青年軍整編二○六師,師長肖勁,曾留學德國,卻不會打仗,山西運城、河南陜州連吃敗仗之後,整個部隊軍心渙散、士氣頹喪。于是,在肖勁迭電南京告急的電報紙旁,蔣介石告訴主管一線戰事的湯恩伯說:無需增兵,只可換將,並且親自挑選了洛陽戰場最高指揮官,也即新近升遷的即將去臺灣赴任的邱行湘。這樣,蔣介石第二次召見了他,命他取代肖勁,接任青年軍整編二○六師師長,立即赴洛陽備戰。邱行湘到洛陽不及三個月,1948年春,迭接鄭州陸軍總部指揮所副主任張世希電告和洛陽專區各縣情報,解放軍主力已由襄禹地區向北疾進,直撲洛陽,戰事日趨緊迫,大有一觸即發之勢。而正是這樣的時候,蔣介石第三次召見了他。

  邱行湘略感意外的是,蔣介石一反說話兜圈子的常態,既沒有第一次召見時的客套,也沒有第二次召見時的寒暄,他剛在蔣介石辦公室的沙發上坐下來,對方便進入了戰事的話題:“洛陽是秦、晉、豫三省之要衝,是中原與西北聯係的樞紐,所以,洛陽之役不但要穩操勝券,而且要長期固守,要以洛陽為中心,組織民眾,訓練民眾,加強保甲工作,擴大地方武裝力量……”

  從蔣介石從容不迫的談話中,邱行湘完全明白了這位最高統帥的戰略意圖。兩個月之前,他在洛陽接到蔣介石的命令,將隸屬陸軍總部鄭州指揮所指揮的青年軍整編二○六師,改歸胡宗南指揮。當時他很詫異:為什麼遠在西安的胡宗南來指揮洛陽的部隊?直到上個月,裴昌會兵團進至洛陽附近的新安、陜州一帶,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的先行、西安綏靖公署副主任裴昌會本人與其妻于氏乘坐一輛吉普車到洛陽和他見面後,他才發現蔣介石急于想修通隴海路潼關至洛陽段,繼而打通平漢線北段,最終使西北與中原、華北連成一體,確保西安、洛陽、鄭州三大城市據點,以穩定中原戰場局勢。不過,即使在當時看來,邱行湘也認為蔣介石是在紙上談兵。現在,這位最高統帥對他面授機宜時,他也只有連連點頭。

  “洛陽地形很好,易守難攻。”蔣介石揮動著手臂,“洛陽的邙山、龍門、西工都非常重要,必須加強工事,研究防守。當然,飛機場的重要性你是知道的,必須確切控制。”蔣介石在詳盡問及兵員的補充、裝備的增添以及部隊的訓練後,這樣對邱行湘強調說。邱行湘保證道:“除非天塌地陷,洛陽萬無一失!”蔣介石未置可否,突然問道:“你有什麼特長?”邱行湘想了想,說:“我一無所長,只會帶兵打仗,唯有以死報效黨國!”蔣介石這才嘖嘖連聲道:“好!好!難怪湯恩伯稱你邱老虎,你是我的又一員虎將!軍事的成敗,關係到黨國的安危,如果不打敗共產黨,我們將死無葬身之地……”

  往事如煙。邱行湘走出煦園,走出時空隧道,順著省政協辦公區域的長廊,走進他所在的文史專員辦公室。之所以今天的感覺有些異樣,那是因為在他的案頭,擺放著一張昨天的《人民日報》。報紙第四版右上方,刊登著一篇提到他名字的署名文章《回憶洛陽戰役》,而文章的作者不是別人,正是當年率部攻打洛陽的解放軍戰場最高指揮官陳賡。就是說,當往事已經成為歷史的時候,對于過去的記憶卻成了生活的現實,這是他不曾想到的。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