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5.會見蒙哥馬利後

時間:2013-05-15 09:36   來源:中國臺灣網

  5.會見蒙哥馬利後,疏于筆墨的杜聿明寫了一篇長達兩萬多字的“鴻篇巨制”

  杜聿明到全國政協文史專員辦公室上班之前,曾在北京大興縣紅星人民公社舊宮大隊果木生產隊當了兩個月的農民。這與邱行湘曾在南京白下區洪武路躍進制盒廠當了兩個月的工人一樣,都是源于周恩來總理的安排。“不勞動者不得食,這是普天下最為樸素的道理。”那天在中南海西花廳,周恩來這樣告訴昔日的皇帝與將軍,“有機會參加體力勞動,對你們來說還是必要的,所以你們都去鍛煉一段時間。”

  就在這段時間里,杜聿明接到國務院辦公室的電話通知,說是英國元帥蒙哥馬利來華,周總理于當晚要在人民大會堂宴請他,屆時要杜聿明作陪。杜聿明放下話筒,眉頭緊鎖地從公社回到生產隊。同隊的楊伯濤得知電話內容後說:“這是好事呀!抗戰期間,英國軍隊和你指揮的中國遠徵軍在緬甸聯手作戰,這麼多年過去了,蒙哥馬利想要見你,也在情理之中呀!”杜聿明瞪了楊伯濤一眼:“要是這位英國元帥希望見面,我不會去的。當年若不是英軍臨陣怯逃,中國遠徵軍也不會傷亡過半。好在今天是周總理的邀請,等會兒車子來了,我自然要去。”楊伯濤回瞪了杜聿明一眼:“粗布棉襖,滿身泥土,你怎麼進得了人民大會堂?再者說了,蒙哥馬利現在還是英國元帥,可是你只是一個農民,農民雖不低賤,但千萬不能讓高貴的英國元帥看不起我們。”說完,楊伯濤從箱子里取出一套他在國民黨十八軍軍長任上購置的深色西裝,匆匆替杜聿明穿好。雖然不太合身,杜聿明還是表示了感激席間,見杜聿明神態凝重、沉默寡言,周恩來特意向蒙哥馬利介紹了杜聿明的過去:“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最後階段,我們經歷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和淮海戰役,這三大戰役國民黨軍隊的戰場最高指揮官,就是我們今天在座的杜聿明先生。要知道,他先後指揮過武器精良的百萬大軍哩!”蒙哥馬利扭過頭,突然問杜聿明:“你的百萬大軍到哪里去了?”杜聿明愣怔了一會兒,隨後笑道:“都送給他了。”杜聿明指了指坐在席桌對面的陳毅。陳毅沒有笑:“你哪有這麼大方?你的百萬大軍是我們一口一口吃掉的!”杜聿明無言以對,倒是周恩來出面打了圓場:“不以成敗論英雄嘛,杜聿明先生從戰犯到公民,也不失為壯士斷腕英雄氣概,實在是難能可貴呀……”

  杜聿明回到生產隊,把席間的對話告訴楊伯濤之余,忍不住多說了一句:“飯桌上的談話,開開玩笑而已。要是認真起來,陳毅那句話我只能同意一半。國民黨軍隊內部派係鬥爭的殘酷你是知道的,所以,我敢斷言,國民黨軍隊至少有一半是敗在自己手里。”楊伯濤點點頭,突然叫了起來:“這就對了!周總理不是要我們寫文史資料麼,我看反映國民黨軍隊內部鬥爭的內容就很重要。嗯,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當年你的第五軍駐守雲南,正是在你的幫助下,蔣介石才吃掉龍雲的……”

  杜聿明表面上未置可否,心里面卻點頭稱是,而且,說幹就幹,當天晚上,借著昏暗的燈光,他便在自己的農舍里開始了《蔣介石解決龍雲的經過》的寫作。

  杜聿明是這樣開篇的:

  在國民黨政權統治時期,蔣介石和龍雲雖然同是國民黨統治集團的當權人物,可是多年以來,龍雲在雲南搞成了一個獨立的小王朝,一切政治、經濟、軍事、人事等都有他自己獨立的一套。這在蔣介石看來,自然是一個眼中釘。他為了實現他統一中國之迷夢,久已蓄謀吃掉龍雲,奪取雲南這塊地盤,但是在抗戰以前,時機未至,因而一直未能如願以償。

  抗日戰爭初期,蔣介石以抗戰統帥的權力,首先于1938年將龍雲經過多年訓練並用法國武器裝備起來的雲南精銳部隊的主力抽調出境,以盧漢任第一集團軍總司令,率領兩個軍到湖南第九戰區參加抗戰。當時我曾在湘潭附近遇到龍雲的部隊,覺得中央軍同這支雲南軍比起來,軍容和裝備上都似有遜色。

  1939年冬,日寇侵入桂南繼而侵入越南之後,中國經過越南的國際交通線被截斷。蔣介石為了保衛雲南大後方,打通交通運輸線,即抽調第一集團軍總司令盧漢率領第六十軍及第九集團軍總司令關麟徵率領第五十二軍由湖南經廣西百色開入滇南,沿滇、越邊境布防。這是蔣介石的中央軍首次進入雲南,從而為蔣介石以後吃掉龍雲備下了第一步棋……

  全稿長達兩萬多字,這是杜聿明在農舍里整整花了五個夜晚寫成的。他不善言辭,也疏于筆墨,所以功德林期間,中國科學院派團去美國,請他給他的女婿、美籍華人、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寫封家書時,雖有千言萬語,他卻只寫下這樣幾句話:“親愛的寧婿,祝賀你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你的榮譽,也是我們當長輩的榮譽,更是中華民族的榮譽。你要好生珍惜!”

  比起那封信來,這篇《蔣介石解決龍雲的經過》簡直就是鴻篇巨制。杜聿明不敢怠慢,捧著初稿,請教楊伯濤去了。楊伯濤是黃埔五期,杜聿明是黃埔一期,前者對後者雖然口稱學長,但是在文字方面,自恃著一件光輝的業績,以“先生”自居。那是功德林期間,楊伯濤執筆完成了六萬余字的《關于美軍戰術之研究》,被稱讚“對人民有功”,其文筆也得到了讚賞。因為如此,讀完杜聿明的初稿,楊伯濤一點兒沒有客氣:“邏輯混亂,層次不清,毫無章法可言,所以必須分段寫,而且要加上小標題。”

  在楊伯濤的指點下,杜聿明又熬了五個夜晚。他把全文分成十二個段落,依次擬定了這樣的小標題:抗戰開始,著手布局;笑里藏刀,殺機漸露;面授機宜,伺隙下手;日寇投降,準備開刀;調虎離山,龍雲中計;狠心無過蔣介石;如法炮制,龍雲被吃;五華山上,龍雲負隅;紳士出面,討價還價;何應欽碰了一鼻子灰,宋子文親上五華勸駕;背過立功,明降暗升,蔣介石的最後一著棋;結語。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