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能夠擁有的,只有當下。“活在當下”並不是一個空口號,當我們沒在生活中遇到什麼特殊事件時,確實很難真正領悟到這樣的境界。
可是,就在我環球之旅的第二天,在第一站澳大利亞西部的城市柏斯,一個偶遇讓我深深加強了“活在當下”的信念。那天我在路上走,半路突然有一個黑人追上前來與我搭訕。一開始只是問一些簡單的問題:你好,你來自哪里啊?來這里做什麼?打算待多久啊?我沒有理他,只是簡單地回了句,你好。然後繼續趕路。可以想象,一個單身女孩初來乍到的第二天,一個黑人上前搭訕,心中難免會敲小鼓:這個人不會是壞人吧?他想做什麼?
這個黑人自言自語地跟了我足足20 分鐘,我開始在他的言談中了解到,他可能不是壞人。他說他來自非洲東部,家中有兄弟姐妹9 個人,他是老大。在新西蘭讀完碩士後就留在新西蘭航空公司工作了,做飛機維修師。半年在新西蘭,半年在澳大利亞。他用自己的工資供弟弟妹妹們繼續讀書。用我的常識和直覺判斷,壞人不會編出這樣真實的故事。于是我開始漸漸放下戒心,與他聊天。
他問我有沒有到柏斯著名的天鵝河附近轉轉,我說還沒。于是,他帶我去那邊,一邊欣賞風景一邊聊天。兩個異鄉的人在第三國相遇,猶如路上的所有旅行者一樣,很容易就會向對方敞開心扉,畢竟在異國他鄉,每個人都渴望找到一個可以信任的人傾訴,而陌生人,或許就是最好的傾訴對象。在了解了彼此的基本背景之後,他給我講了他的故事。
他之前在澳大利亞有一個俄羅斯女朋友,因為某種原因她要回國,她希望他能放棄手中的工作跟她去俄羅斯,但他沒有那麼做,因為他希望過幾年攢足了錢再說。于是她走了,他留守。兩個人的感情之前非常好,分開伊始,思念便折磨著他。一個星期後,他給她打電話,接電話的是她的父母,告知他:女孩在回國後的第二天就出車禍,離開人世了。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他放下手中的一切,飛去俄羅斯參加她的追悼會,但是,一切都再也追不回來了。說到這里,我震驚了,看到他濕潤的眼圈,搜索腦中一切可用的辭藻想要安慰他,卻在此刻辭窮。他沒有談及後悔,只說:“我們必須活在當下,因為你不知道明天是否還活著……”他繼續真誠地說:“我今天很冒昧在路上與你搭訕,但是我從看到你的第一眼就對你有好感,我必須告訴你。不然,我以後就真的會後悔了。”
通常,女孩子們遇到陌生人唐突地接近或表白都會頓生反感,我也不例外。但是對于眼前的這個非洲男孩,盡管我和他之間沒有任何可能,但是他的故事卻引發了我對他的尊敬。我真誠地向他表達了這樣的尊敬之情,因為,他在我的旅途伊始為我上了一堂人生課,為我之後的旅程,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調,那就是:活在當下,想到的事情就要立刻去做,不要為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但我委婉地拒絕了他的好意,告訴他,我的旅程才剛剛開始,不可能停留也不屬于這里。相信他能早日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感謝他在我環遊世界第一站的陪伴。
這樣的序幕,成為了我環遊世界全程感觸最深的故事。而之後的行走,讓我進一步深刻體會到“活在當下”的真諦。我在布里斯本待了一個星期,因為那個城市和我的故鄉天津有太多的相似之處而生發出別樣感情。而兩個月後當我在非洲旅行的時候,在電視上親眼目睹了洪水暴發,將布里斯本附近三十個村莊淹沒的情景。這樣的例子經常發生,遂讓我的同事笑談:“Nana,你看你去過的地方都被毀了,以後你去哪之前,可以先跟我們打個招呼嗎?我們先去,免得你去過的地方我們都沒有機會再看了。”這樣的情況發生在身邊,讓人覺到,活在當下,無論人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