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聚焦全民閱讀:是什麼讓青少年閱讀失去“正能量”

時間:2015-04-16 08:56   來源:人民網

  原標題:孩子,今天你讀書了嗎(深聚焦聚焦全民閱讀(4))

  “青少年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閱讀不僅影響著青少年的學習生活,也深刻地影響著他們的文化素養、精神世界以及未來的成長軌跡。因此,談及全民閱讀,培養青少年良好的閱讀習慣,用優秀讀物浸潤少年兒童的心靈至關重要。

  某中學曾做過調查,一年靜下心來讀完10本書的教師已是少數,學生的平均數更少,探究原因,99%的人反映“沒時間看書”。

  從小培養青少年良好的閱讀習慣,用好的讀物為青少年成長注入正能量,依然任重道遠。

  高校圖書館借閱量創十年新低説明啥

  2014年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未成年人2013年圖書閱讀率為76.1%,每人平均圖書閱讀量為6.97本,較2012年提高1.48本。相較于成年國民2013年每人平均圖書閱讀量4.77本,青少年閱讀的狀況略好一些。

  但數據背後依然有隱憂,一方面,該調查是將教材與教輔都計算在內,另一方面,6.97本的每人平均圖書閱讀量與日本每人平均40本,法國每人平均20本,俄羅斯每人平均55本相比仍較低。

  來自北大圖書館的調研更不容樂觀,據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肖瓏教授介紹,2014年北大圖書館的書籍借閱總數為62萬本,是近10年的最低數量,而在2006年這個數字是107萬本。

  除了閱讀量的不盡如人意,閱讀的內容也不容樂觀:許多高校圖書館借閱排行榜顯示,近年來最受大學生歡迎、高居排行榜前三的大多是《明朝那些事兒》、《藏地密碼》和《盜墓筆記》之類的通俗作品。同時,“相比原著,青年人更喜歡看經典作品的影視版,以別人的視角代替自己的閱讀。”武漢大學文學院趙小琪教授還指出,遠離原著是當代大學生閱讀的普遍趨勢,而這導致的後果往往是“有知識,卻缺乏獨立和深刻的思想”。

  “回憶20年前的大學時代,‘至樂莫如讀書’是那時許多人的座右銘,讀書、思考、討論成為那個時代公共領域的一個基本特徵,大多數學生畢業前幾乎讀遍了校園流行的哲學著作和圖書館的爭鳴小説,現在的大學生卻鮮能如此。”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王君超教授分析。

  是什麼讓青少年閱讀失去“正能量”

  北師大二附中的語文教師李煜暉曾在教師中進行過調查,一年靜下心來讀完10本書的教師已是少數,學生的平均數更少,探究原因,99%的人説“沒時間看書”。

  記者還觀察到,功利的教育觀念也影響了孩子們的閱讀取向,純粹以興趣為出發點的閱讀,在以應試為目的的功利式閱讀面前,顯得力不從心。有學者分析指出:校園應是培養青少年閱讀習慣的主要場所,但當下,升學、考試與就業似乎成了國民教育的重要主題,閱讀被功利性地劃分為對考試有用的和與考試沒有直接關係的,這對培養和引導青少年建立健康的閱讀習慣無益。

  大學教育同樣如此,“以往閱讀能力指標是讀書教育的重要尺度和指標,但在全球化、GDP、大學排名等種種功利式指標的圍攻下,不少高校只好一味服從和服務於生産力,大學教育呈現出‘單向度’的取向。”王君超分析,“放眼象牙塔內,大量的論文、課題撐起了‘世界一流’的排名,卻沖淡了被稱為‘大學精神之鈣’的人文素養。學界每隔幾年都會誕生一批學有專長的專家,卻不會産生太多的像楊振寧、李政道那樣文理相容的科學大師,季羨林那樣學貫中西的通才,錢世明那樣詩書畫俱佳的博學先生,這不能不説是大學人文精神的失落。”

  此外,網際網路的發展,手機終端的興起,以微博、微信為載體的內容較傳統閱讀介質對青少年更具吸引力,碎片化的“輕閱讀”“淺閱讀”趨勢明顯。有調查顯示,目前有70%以上的青少年都採用過這些閱讀方式。五光十色的網路世界和新媒體的“魅力”分散了青少年閱讀的注意力,也導致他們“童年文化圈”的普遍缺失。

  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館長黃樸民教授看來,快餐式的閱讀在給我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造成了閱讀粗放的問題。讀者在選擇時有很大任意性,專注的程度有所降低,常常蜻蜓點水、淺嘗輒止。“西方雖然也有很發達的網路設備、電子設備,但是他們還是會進行紙質閱讀,在地鐵上經常能看到成年人或青少年在讀書,這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習慣,反觀我們,這樣的習慣還沒有養成。”趙小琪分析。

  還有專家分析,除功利化的教育觀以及新的閱讀介質和載體的衝擊外,疏遠名著、閱讀退化也與社會文化多樣化,大眾傳媒泛娛樂化有密切關係,媒體受唯經濟利益是瞻的不良傾向影響,傾向於娛樂資訊的傳播,卻忽略了成長教育與經典知識的普及。許多文化節目在電視臺“遇冷”就是重要表現。

  打造青少年愛讀書的書香社會

  打造青少年喜閱讀、愛讀書的書香社會,需要各方努力,發揮合力。

  政府的引導至關重要。需要將全民閱讀,尤其是青少年的閱讀提升到戰略高度來考量。記者了解到,全民閱讀在許多國家被當作國家戰略。美法德日等國家都由元首領導出面倡導閱讀,英國政府撥款資助諸如“閱讀起跑線”“1英鎊購書計劃”等項目。早在2001年,日本就頒布了《日本兒童閱讀推廣法》,對國家和地方及公共團體的責任進行明確規定,使日本少兒閱讀推廣活動的開展有了明確的法律保障。美國的圖書館資源豐富,公立圖書館的圖書及音像資料全部免費開放,剛出生的嬰兒也可以辦理借書證,使得很多美國孩子從小就養成了愛看書的習慣。

  據了解,2015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將推出一批知識性、科學性、藝術性、趣味性相統一的優秀少兒出版物,繼續開展“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和百種優秀電子音像出版物”和“向全國少年兒童推薦優秀少兒報刊”等活動。

  學校也要發揮重要作用。一方面,理性、健康的教育觀亟待形成,讓教育從傳統的“求仕進、求就業、求顯達”的局限思維中跳出來,充分認識到好的閱讀對於個人的性格性情培養起到的重要作用,注重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與閱讀素養。

  為此,不少學校已經進行了探索,北京大學圖書館連續三年每年舉辦超過10場“北大讀書講座活動”,邀請知名作家走進校園為學生講書;每月的“脫機斷網”活動鼓勵學生遠離手機與網路,手捧紙質書本靜讀一天,感受原始閱讀與思考魅力;“書讀花間人博雅”將好書榜精選書目和古典畫作相結合,在學生和社會中引發了不小的轟動。“不管使用什麼載體,我們希望讓學生進行有內容、有深度的閱讀,讓閱讀與思考成為他們生活中的習慣,也將閱讀的感悟引向積極的生活。”肖瓏説。

  社會組織的引導與市場的力量同樣非常重要。記者了解到,北京市首家24小時書店三聯韜奮書店將在清華大學附近再辦一家24小時書店,屆時,鄰近的10余所高校大學生都將受惠。

  “許多專門閱讀機構的功能還需進一步發揮,城市公共圖書館、大學圖書館等機構除了簡單的圖書借閱以外,還應在青年閱讀、全民閱讀推廣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例如舉辦名家談讀書、分享閱讀經驗的講座,進行文稿的整理出版等”,黃樸民指出,“青少年閱讀是系統工程,需要各方發揮合力。”

  《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16日 17 版)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