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搭:我們的故事》
《國家與認同》
這一年來,臺灣外省人的故事似乎出現文化熱,不論在臺灣或在大陸。
正如任何對人類群體的分類,外省人也被貼上許多標簽:相對於閩南語或客家話,他們一般使用的語言是國語(雖然第一代有著各地方言或鄉音);他們大多居住在眷村;他們的職業背景主要是軍人、公務員、教師;他們是臺灣的少數族群但卻是掌握政治權力的統治族群(雖然有許多社會底層的老兵);他們大部分有強烈的中國情懷並且支援國民黨。
然而,並不是所有外省人面貌都是如此。一方面,這樣的總體論述必然會抹滅原本存在外省人群體中的異質與多元性,另一方面隨著歷史的流變、世代的交替,外省人的面貌也更為複雜了。
臺灣最近出版的兩本書就企圖重建解構/建構外省人的圖像:他們要解構的是關於外省人單一的刻板印象,建構的是外省人可能存在的多元身份認同。而這兩本書都是由一個NGO“外省臺灣人協會”所組織、編輯的。
《混搭:我們(women)的故事──跨族群、跨地域、跨世代的女性生命書寫》(印刻出版,以下簡稱《混搭》)是外省臺灣人協會舉辦的女性寫作班所結集而成的第三本專書。這個女性寫作班是要推動庶民書寫,讓一般人都能有能力、有機會述説他們的故事。
一開始招生對像是以外省女性為主,但後來他們認識到外省家庭的人口組成與生活經驗非常多元,外省家庭中的母親其實包含不同族群,所以第三期寫作班就擴及不同族群、不同世代女性的“外省家庭”生活經驗,不論是談食物、對象、或者記憶的一瞬之光。
本書敘述故事的方式,顛覆傳統的大論述,促進不同生命經驗之間的理解與溝通。
另一本書《國家與認同:一些外省人的觀點》則是從社會科學的角度檢視外省人的國家認同。它的主題包括對外省人國家認同的內涵、形成的研究,並關注一些第二代不同於父輩的認同;也有兩篇歷史敘述討論雷震等外省精英如何反對國民黨、支援民主運動,而顛覆外省人都是支援國民黨的既定印象。最後一篇論文則處理那些回歸大陸定居的外省人的心態。這顯是一個重要但還欠缺更多研究的課題。
雖然不像《混搭》是用個人自己説故事的方式,但本書編者仍試圖挑戰有關“外省人國家認同”的典型化論述,呈現外省人的認同或者政治參與的多樣性。
族群問題是臺灣民主化過程中政治衝突的核心,也是最敏感的議題。糾正過去的不平等權力關係當然是必要的,但還必須讓不同族群之間出現更多的傾聽、理解,讓更多僵化的界線被溶解,才可能建立更豐富的多元文化,與更堅實的社會信任。
□張鐵志(發自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