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對話"社會主義有點潮":讓馬克思給你一把解讀中國的鑰匙

時間:2016-05-12 15:19   來源:中國青年網

  “社會主義有點潮”——重讀馬克思,登大道之行主題論壇現場。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炎良 攝

  【編者按】1818年5月5日,全世界因為一個人記住了一個偉大的日子,這個人是卡爾馬克思,這一天是他的生日。

  提起馬克思,或許如今大多數青年想到是高校裏人人必上的公共課,抑或是那個大鬍子德國人的畫像,卻鮮有人銘記這位世界無産階級革命的偉大導師在人類文明史上不可磨滅的思想貢獻: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

  正是由於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缺乏系統了解,不少青年人眼中的馬克思籠罩著一層意識形態的迷障。近日,一批80後、90後年輕人利用新媒體技術,在網路上對馬克思及其思想進行視角獨特的闡釋,重新燃起了大家關注的熱情。

  在五四青年節和馬克思誕辰198週年到來之際,中國青年網推出特別策劃“您好,馬克思!”,深入在京高校調查了解學生馬克思相關課程情況,採訪學術界知名大家、青年學者教師以及網路意見領袖,通過圖文、視頻、圖表和H5等多種形式為你呈現最真實、最炫酷、最深刻的馬克思。

  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11日電(記者 楊月 見習記者 岳巍)社會主義“潮”嗎?為什麼“潮”?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何在?“雖然面臨眾多挑戰,但這並不意味著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已經過時,它實際上植根于一個人的內心,也植根于我們的文化基因之中,這種力量生生不息。”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助理教授鄢一龍在“社會主義有點潮——重讀馬克思,登大道之行”主題論壇上説。

  為紀念馬克思誕辰198週年,弘揚“五四”精神,由清華大學學生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協會、長安街讀書會、團中央“青年之聲”學習者服務聯盟、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和中信出版社聯合舉辦的“社會主義有點潮”——重讀馬克思,登大道之行主題論壇于5月6日晚在清華大學主樓後廳舉辦。

  活動中,《一篇讀罷頭飛雪,重讀馬克思》《大道之行:中國共産黨與中國社會主義》兩本書的作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韓毓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助理教授鄢一龍、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白鋼、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何建宇,與現場師生一起就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當今世界經濟危機、中國經濟金融改革、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等話題展開了深入交流。從書本到現實,從理論到實踐,一起探討了社會主義為什麼“潮”。

  “社會主義有點潮”——重讀馬克思,登大道之行主題論壇現場。

  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炎良 攝

  馬克思離我們遠嗎?

  如今,當我們面對一個眾所週知的偉人時,總會有“進退維谷”的窘境。人們一方面對偉人的思想理論推崇備至,另一方面卻在現實中將它束之高閣,併為這樣的行為涂上“時過境遷”的外衣。

  馬克思便是如此。

  “馬克思到底離我們有多遠?他又是如何去爭取青年、征服人民的?”論壇上,何建宇率先向韓毓海拋出了這一問題。

  “這個問題不成立。”韓毓海的回答有些“語出驚人”,但這種直截了當的方式也表明瞭他的態度,那就是馬克思主義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

  韓毓海説:“馬克思主義理論提出,人的生産活動分為物質生産、社會再生産和意識形態生産。其中物質生産可以將其形象化地理解為‘為了吃飯而幹活’;社會再生産是社會為人能夠成為合格勞動者所進行的活動;而意識形態生産就如弗洛伊德所説的‘在腦子裏産生的我們自己’。”

  在韓毓海看來,人所有的活動就都包含在這三條之內,馬克思主義有些時候就這麼簡單,因為你永遠跳不出這個圈子。

  如何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破解當下困局?

  如果以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僅是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工具的話,那就錯了。學者們以生動的例子告訴大家,馬克思主義還是解決問題的手段。

  論壇中,鄢一龍回應了由“莆田係”醫院引發的社會現象。他指出——“公立醫院不能過度市場化,不能將重要科室承包給社會醫院,形成灰色的逐利鏈條。從本質上講,基礎醫療是公共産品,具有公益性和資訊不對稱性,不能市場化;即便對於市場化的高端醫療服務,也具有資訊不對稱,國家必須加強監管。‘莆田係’所謂的“市場化”,其實是按資本邏輯運作的方向,中間存在著巨大的灰色利益鏈條。”

  鄢一龍介紹,“三明模式”跟莆田係剛好走了不同道路,三明醫改不是把公立醫院市場化,而是堅持走醫改的公益性方向,也就是社會主義方向。這一模式的根本要義就是要改變醫院把看病人當作賺錢的對象,靠開大處方掙錢,從以藥養醫,轉向以技養醫,根據醫生的專業能力,以及醫風、醫德和病人對醫生的評議來確定醫生的收入。從而從根源上破除了醫療的逐利機制,最終實現醫生的收入提高、病人的看病成本下降、醫保盈餘這樣共贏的格局。”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一迴圈在每個人生活中不斷上演,其背後隱藏的是“實踐—認識-再實踐”這條永不停止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路線。認識“莆田係”該是如此,認識“三明模式”亦該如此。

  當前重讀馬克思意義何在?

  “對於西方最偉大的一位偉人,要靠顏值去傳播他的思想,我們這個民族讓人害羞。”在韓毓海看來,重讀馬克思非常必要,而當前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性長期忽視,青年人甚至對其産生了逆反和厭倦情緒,令人警醒。

  今天我們為什麼仍然需要馬克思?“我們研究、學習馬克思主義,首先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對我們有用,是因為馬克思是解釋和改造我們所處世界的指南,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可以救中國。”在韓毓海的視野中,馬克思主義與信仰密不可分。“馬克思主義首先是信仰。我們當年那些紅軍戰士,他們知道什麼科學?他們知識比我們差遠了,但他們就知道為工農打天下,流血犧牲,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就這麼犧牲了。”

  談及信仰為何對當下的中國如此重要,何建宇用《夜上海》和《南泥灣》兩首歌曲的對比強調信仰的重要性。他説,《夜上海》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消費型的理想社會,以及在這個消費社會中人的異化,在這個歌舞昇平的不夜城裏,一切歡歌笑語實際上就是為了衣食住行,因此人們雖然表面上歡歌笑語,內心卻苦悶,直到最後蹉跎了青春。而曲風完全不同的《南泥灣》,則講述了快樂向上的生産模式,一群來自天南海北的各種社會背景的人,來到了一塊貧瘠、荒涼的土地,通過勞動將其打造成一個遍地是牛羊、處了處是花香的福地,在這個生産創造出的田園風光中,人民得以組織起來,便進而通過勞動,展現出作為一個政治理想的形象,這是兩種打造自我救贖的方案。他指出,其實我們確確實實也在講這麼一個政治理想,這個政治理想裏面人民才是主體,這也是我們理解社會主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

  白鋼則以蘇聯共産黨人為例,指出,在蘇聯共産黨人具有理想主義情懷的階段中,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為人民群眾獻身的戰士,但蘇聯共産黨核心的缺陷在於,它只有黨領導群眾、黨教育群眾這個環節,而沒有黨要向人民群眾學習、黨要接受人民領導這個環節,這也直接造成當這個黨的理想主義熱情退卻之後,就迅速退變成一個高度官僚化的機構。

  而相反,中國共産黨之所以能克服重重阻力,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復興,根本就在於信仰人民,而信仰人民就是信仰馬克思主義。在白鋼看來,中國共産黨從一開始就有效地將人民群眾的主體性和黨的主體性並重。因此,中國共産黨在轉型過程中,仍然能保持自己傳統中的活力,並且這種傳統有新生的可能。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共産黨是通過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實踐,提供了一種不依託寄望于超驗之彼岸世界又超越世俗價值、能讓億萬人民信受奉行的有意義的生活方式。這使得中國共産黨一方面不取任何宗教之名相,一方面卻能現實地承擔起宗教之功能,即對有意義的生活何以可能、生命之終極意義何在之類的宗教性問題做出有效回應。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説,我們才可以理解,為什麼理想、信念對於中國共産黨來説,永遠不應該只停留在宣傳意義上、字面上,而是中國共産黨得以成為共産黨、中國共産黨得以能夠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國,並且能夠領導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最核心的本質所在。”白鋼表示。

  歡迎撥打中國青年網新聞熱線010-57380651或發送新聞線索至郵箱youthpress@126.com。關注“細腰蜂”(ID:beeyouth)微信公眾號,可直接對話記者,曝料線索。

  相關報道:

  “您好,馬克思!”系列報道①:“多真誠少套路” 將馬克思rap進更多青年人的心

  “您好,馬克思!”系列報道② :85後美女思政教師 教你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打開方式”

  “您好,馬克思!”系列報道③:一圖讀懂:馬克思主義是黨的政治靈魂

  “您好,馬克思!”系列報道④:青年教師談高校馬原課:要“到課率”更要“抬頭率”

  “您好,馬克思!”系列報道⑤:青年眼中的馬克思

  “您好,馬克思!”系列報道⑥ :北大青年教師:認為馬克思主義洗腦 本身是一種被洗腦的表現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