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南海起紛爭,中國軍人以書“亮劍”

時間:2016-05-12 15:02   來源:台灣網

 

  中國南海不太平,總有心懷叵測的人妄圖挑起事端,中國政府一直是強勢應對,在原則問題上從不讓步。作為一名曾經的特種兵,《八大處》的作者,白航兵血未冷,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亮劍”:不管外面風雲如何變幻,只要需要我,隨時聽候祖國和人民的召喚,捍衛邊疆!

  從“9 3”閱兵説老兵情懷

  2015年“9 3”閱兵現場直播時,白航看得熱血沸騰,心裏有歸屬感。他也曾想像其他戰友那樣正步走過天安門廣場,雖未如願,也為戰友驕傲。“9 3”閱兵上,最感動最難忘的是老兵敬禮那個鏡頭。

  白航自己就是一名退伍的老兵,他對老兵有情懷:我們世紀後的兵永遠無法跟這些老前輩比,他們受的罪,隨便一點兒就夠我們受一輩子的。他曾看過一本寫臺灣眷村老兵的書,其中寫到一個老兵被抓去臺灣的過程,當時看得熱淚盈眶:

  老兵的家鄉是福建銅缽村,1950年5月10號,農曆三月十三,一大早廣播點名,點到名的就去操場集合,他知道是國民黨來抓人了,躲在屋裏不出去,但還是被抓走了。媳婦牽著5歲的孩子,背著2歲的,跟人借了一個小銀錠,買了一截甘蔗要給他吃。媳婦在車窗外,他在窗內,接過媳婦的甘蔗後哭也來不及了,只來得及喊了一嗓子:“媳婦,別等我了,改嫁吧!”95歲老兵回想當年的情景,雙手攥拳,看著遠方,血管在沒了水分的皮膚裏面凸起,顯出巨大的無奈和淒涼。

  作為軍人,骨子裏流的永遠是熱血,雖然退伍了,但兵血未冷。離開軍營多年,白航拿起了另一支槍——筆,在人生第二戰場上繼續揮灑自己的熱血和青春。

  阿富汗執勤:中國從不樹敵

  2006年12月,作為首批特警小組6名成員之一,白航奔赴阿富汗,開始為期一年零兩個月的護衛任務。2007年4月26日,新華社以“中國特警警徽閃耀阿富汗”為題,對他和他的戰友進行採訪報道。當時新華社駐阿富汗的戰地記者余智驍這樣評價道:“他身上體現了中國軍人忠於祖國、使命必達、充滿血性的品格,他和他的戰友無愧於背後那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在我的眼裏,他和千千萬萬的中國軍人都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在動蕩的阿富汗,每天都是跟死神打交道,白航就遭遇過兩次生死經歷:

  有一次是白航隨車隊外出執勤,是下午四五點的時候,路上的人和車都不少。白航和戰友坐在車上,看似輕鬆,實際是360度無死角的全方位警戒,防止意外發生。突然,白航看見一個人衝著車隊走了過來,而且有加速的趨勢,他立刻把槍口伸出車窗,對準對方的頭,下車用英語命令他後退。當時,白航還擔心對方要是聽不懂英語怎麼辦?幸好那人明白了他的意思,後退了。

  當時那人穿著布卡(伊斯蘭女人的服飾),從頭到腳都是罩在衣服裏,看不見手,也無從知道那人身上是否綁了炸彈。僅憑露出的雙眼,無法判斷對方是男還是女,是善意還是惡意。等對方退到離車很遠的地方,白航才又舉槍倒著走回來。回到車上,白航才發現手心和後備都濕了,他也在後怕:如果對方身上真有炸彈,他按下起爆是一秒鐘的時間,我開槍也是一秒鐘,要是當時情急,有一剎那的猶豫,都會給車隊和戰友帶來致命的災難。

  第二次經歷更加驚險。當時,白航他們隨車隊執勤,從一個城市到另外一個城市,要經歷一條“死亡之路”。為什麼叫“死亡之路”?因為這路的兩邊就是塔利班武裝分子控制的區域,其他外籍車隊穿行,都會遭到伏擊,車毀人亡的事經常發生。路兩邊廢棄的坦克和軍車,就像報銷的垃圾桶一樣,隨處可見。為了穿過這條“死亡之路”,除了常規的武器裝備,白航他們還在肩上和胸前貼上了五星紅旗的徽章,在車上的顯眼位置插了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

  車隊經過那個路段的時候,白航他們發現路邊不遠處就有一名男子肩上扛著火箭彈發射筒,正對準他們的車隊。大家的心也懸了起來,內心萬分緊張,表面還得假裝雲淡風輕。如果對方射出火箭彈,怎麼辦?他們一點兒辦法也沒有,距離太近,根本沒時間躲避,炸死了就是烈士,炸不死,對方根本也不會給他們反抗的機會,除了死路一條,還是死路一條。

  最後,直到車隊走遠了,火箭彈也沒對他們發射。白航想起來,覺得要感謝唯一的守護神——那面鮮艷的五星紅旗,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説明瞭中國在國際上的口碑不錯,從不樹敵。身在異國的土地,他心裏感受到的是滿滿的民族自豪感。

  軍人就是亮劍

  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命令,保家衛國。

  對於一名軍人的榮譽,白航也有自己的理解:“肯定是寸土不失、寸土必爭,説小點是責任敢擔當,我覺得‘亮劍’這個詞特貼切,需要你上的時候,敢亮出自己的武器上去拼,這是軍人的榮譽。只要需要我,隨時聽候祖國和人民的召喚,捍衛邊疆!”

  南海紛爭,説到底其實是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博弈。美國借助好萊塢大片和航空母艦等形式,在全球進行各種秀肌肉。習大大執政後,推行一系列內政外交,樹立了中國的新大國風範。

  在當下南海紛爭的大環境下,推出《八大處》這樣一個題材的作品,會不會被外界解讀為一種文化軟實力的“秀肌肉”?

  面對記者的疑問,項目的策劃方也道出了初衷:

  能通過一種文化軟實力來秀秀中國的肌肉,這是好事。長篇小説是文化軟實力的最好載體,它易於被人接收,避免了文化思維差異帶來的隔閡。主題先行,小説《八大處》裏的元素也是大家感興趣的,比如二戰、重慶大轟炸、黃金大偷運、聯美抗日、美國51區等。

  (完)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