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評論:《三體》獲獎不是中國科幻文學的勝利

時間:2015-08-27 08:07   來源:遼寧日報

  《三體》摘得世界科幻文學最高獎雨果獎後,國內並沒有掀起全民狂歡式的慶祝,出現更多的反而是反思的聲音。

  一位網民説:“劉慈欣就像李娜一樣,一個人把中國的科幻文學提到了世界水準。”這句話並不誇張,事實上,我們無法因為一個雨果獎而對中國科幻文學的現狀做出樂觀的判斷,《三體》只是特例,從整體來看,中國科幻文學距離走出低谷還有一段不短的距離。

  筆者曾與一位從事科幻文學創作的作家有過深入交流,在他看來,即便當下科技的發展從外部刺激了文學的想像空間,使科幻文學創作呈現出 “熱鬧”的態勢,但這一類文學並沒有完全進入主流視野,社會影響十分有限,不僅學界仍將其視為一種“亞文學”,大眾也對它十分陌生,有些人更抱持著強烈的偏見。

  中國科幻文學陷入低谷的原因很複雜,當中最顯見的是出版平臺少和作家文學素養參差不齊。由於網際網路發展迅速,網路開始成為科幻文學發表的重要平臺,然而作家的文學素養仍因為創作生態的問題而沒有得到太大的改善。

  與傳統文學作家不同,科幻文學作家大多是 “業餘作家”,他們中的許多人是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利用零碎的時間來創作,缺乏打磨作品的意識和精力,不少作品在文字的運用上不夠細緻,思想不夠深刻,人物形象和情感的刻畫也比較單薄。這一問題必然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作品的整體品質。即便是《三體》,也曾遭遇“文學性不高”的批評。

  因此,必須冷靜看待中國科幻文學的發展,一部《三體》無法支撐起一種文學樣式,正如有評論所言:“凡講科幻,有且只有 《三體》,這就是失敗的。”中國科幻文學必須尋求整體提升的可能。

  目前,正是中國科幻文學有所突破的好時機:

  其一,80後90後已成長為社會發展的主體,作為 “網生代”,他們受到現代科技的深刻影響,較少受既有文學觀念的影響,思維更開放,更接受天馬行空的想像,也對未知的一切更好奇,顯然,他們將為科幻文學打開進入主流閱讀群體的大門。

  其二,影視産業與文學的結合已成潮流,而科幻文學是文學中非常具有畫面感和改編空間的一種文學樣式,並且,與傳統文學不同,商業力量的注入並不會給科幻文學的品質帶來太大影響,相反會刺激創作、改善生態、拓展空間。

  總而言之,對於中國科幻文學來説,《三體》獲雨果獎是一次激勵,但更重要的是把握主流閱讀群體正在轉變的契機,借助更大的傳播力量來推動自身的成長。□王 研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