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運會項目不斷調整的前提下,摔跤不會是第一個被“踢”出奧運會的項目,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如果我國的競技體育佈局因奧運設項變化而變,則無法形成項目本身符合市場規律的良性發展,這也是造成棒球、壘球等被迫從奧運項目轉為非奧項目之後處於尷尬境地的重要原因。如何保障這些項目運動員的利益,幫助他們完成轉型或退役的蛻變,這是體育管理部門需要考慮的問題
日前,國際奧會執行委員會經過多輪投票,決定將摔跤項目剔除出2020年夏季奧運會。雖然摔跤還有和棒壘球、空手道、輪滑、攀岩、壁球、滑水、武術等其他7個項目競爭一個臨時奧運席位的機會,但能夠重新擠進奧運會的希望非常渺茫。
摔跤項目“摔”出奧運會,不少業內人士開始對國內摔跤運動員目前的境況以及退役後的前景擔憂。其實這種擔憂不無道理,奧運獎牌幾乎成為競技體育的“指揮棒”,能否存在於奧運會大家庭,對運動項目的開展和公眾關注度都有著不小的影響。2012年倫敦奧運會出局的棒球和壘球就是一個例子,這兩個項目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很難再吸引公眾的關注,而各地方隊的主要任務也只剩下全運會。
如果摔跤項目在奧運會出局,一些地方摔跤隊也許會面臨被“砍”的危險,部分摔跤運動員或許要面臨轉型或退役的選擇。生存環境的變化,肯定會影響摔跤運動員未來發展,運動員的前途也就不得不讓人擔憂。近年來,運動員退役後生活窘迫的新聞屢見不鮮:舉重運動員鄒春蘭當搓澡工度日、田徑運動員郭萍賣金牌治病、體操運動員張尚武賣藝乞討……這些不斷被媒體爆出的退役運動員生活窘境,加深了人們對摔跤運動員前景的憂慮。
在奧運會項目不斷調整的前提下,若不幸在競爭臨時奧運席位中再次失利,摔跤不會是第一個被“踢”出奧運會的項目,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如果我國的競技體育佈局因奧運設項變化而變,則無法形成項目本身符合市場規律的良性發展,這也是造成棒球、壘球等被迫從奧運項目轉為非奧項目之後處於尷尬境地的重要原因。如何保障這些項目運動員的利益,幫助他們完成轉型或退役的蛻變,這是體育管理部門需要考慮的問題。
這個問題的解決有賴於社會和運動員自身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運動員特別是退役運動員的社會保障體系,提供教育、醫療和就業技能等多方面的保障,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運動員自己也應該對未來有所規劃,而不能光指望社會大包大攬。(厲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