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年組成的電玩競賽隊伍,在電玩世界大賽獲得冠軍,吸引了媒體的焦點。媒體、民意代表希望當局能重視電玩競賽,不但要用培訓運動選手的方式來訓練電玩競賽選手。臺灣《立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眾人用“重視電玩是多元價值”為自己的錯亂找尋合理化的出路,渾然不知,這種説法是徹底的向資本主義屈服。我們既是操作玩偶的人,也是被資本主義操弄的玩偶。
社論摘編如下:
臺灣青年組成的電玩競賽隊伍,在電玩世界大賽獲得冠軍,吸引了媒體的焦點。儘管是頂著世界冠軍的光環,但是,一時之間,大家對於刻板印象中“不務正業”的電玩,要跟“臺灣之光”結合在一起,還是頗不習慣。
媒體、民意代表要求教育主管單位要正視電玩選手的培訓,還希望當局能重視電玩競賽,不但要用培訓運動選手的方式來訓練電玩競賽選手,甚至還希望當局能照顧電玩選手的就業前途,儼然是一樁大事。眾人用“重視電玩是多元價值”為自己的錯亂找尋合理化的出路,渾然不知,這種説法是徹底的向資本主義屈服。
電玩遊戲只是一個休閒娛樂而已,只因為商人在其中發現商機,砸下鉅款舉辦全球性大賽拉抬遊戲的聲勢,於是連帶捧紅了競賽的參加者,以及奪冠的隊伍。電玩遊戲並不複雜,基本上是在傳統偶戲操作的概念上,加入電腦、網路的元素,玩家透過電腦,把這個傳統的操作手法加以翻新。從老牌的格鬥技電玩“快打旋風”,到這次競賽的“英雄聯盟”,都是偶戲概念的各種更新版。電玩遊戲的玩家,是透過搖桿、鍵盤滑鼠進行操偶;謀略型的電玩,則是在單人操偶的基礎上再多加了玩家之間的合縱連橫。
這樣的遊戲很平民,長期以來被視為玩物喪志、不務正業的休閒,全是因為資本主義的商業界對此沒有任何想法。近10年來,電玩遊戲從谷底翻身成為當紅炸子雞,甚至變成明星,也全是因為商業運作找到營利的動機。
電玩遊戲在整體社會中的評價,可以説是敗也資本主義、成也資本主義。少了資本主義“加持”的電玩遊戲,只是一種休閒活動。即使是目前官方、業者談得最多的“有意將電玩視為運動”,也顯得牽強。電玩遊戲實在很難跟我們印象中的運動並列,性質上倒是比較像是橋牌之類的鬥智遊戲。不過,比賽終究只是比賽,只有當資本主義介入後,開始用金錢築起望之彌高、難以攀登的“大雅之堂”後,才有了“職業運動”跟業餘的劃分。
這種情形,可以對比、參照的是各類球賽,以及賽車等運動。在資本家還沒有想到要用賽事來賺錢的點子之前,這類競賽幾乎沒有什麼“職業參賽者”,大家全都是“業餘人士”。只有當資本主義開始用明星化的手法介入球賽的行銷活動,才讓專業化、明星化的球員成為培訓的焦點。
電玩也是如此。電玩比賽是電玩遊戲業者,為了行銷、宣傳的目的而搭起的舞臺,在高額獎金的襯托下,舞臺上的參賽者被稱為“職業選手”,形象立刻拉升了不止一個等級。但是,除去電玩舞臺、獎盃、高額獎金之外,電玩就只是一種休閒活動,是那種幾個人興起就能揪團互尬的休閒活動,玩的時候隨性,也沒有公關、經紀人隨伺在側。
我們對於電玩的評價,明顯被廠商所營造的氣氛拖著走。當電玩不受資本主義重視時,我們完全不重視這項活動。至於目前的臺灣,則是基於對“臺灣之光”的執迷,讓電玩選手一夕爆紅,整個情形就像是1960年代晚期的紅葉少棒選手翻版。
但是,眾人不察,以資本主義,還有商人的謀略馬首是瞻,才會將電玩遊戲高高捧起,甚至視為相關領域的楷模。我們以為電玩遊戲受到重視,是因為我們擺脫“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意識,以為這是多元價值的展現,卻完全忘了,這一切都是資本主義所帶來的。也只有當資本主義不再青睞電玩産業,我們才會從中醒悟:我們既是操作玩偶的人,也是被資本主義操弄的玩偶。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