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用品稅負過重 會擠壓國民日常消費
我們一直在暢想能夠建成民眾高福利的社會,而民生政府概念的提出,也正是為此目標而努力。現在倒好,就連一盒月餅的福利都必須受到稅務部門“盤剝”,福利社會豈不成為幻影?月餅徵稅,恰似雁過拔毛。
隱藏在個稅裏的“月餅稅”,恐怕只是諸多“福利稅”裏的冰山一角。重慶時報評論員時言平説,如果稅收制度不向民生福利傾斜,各種與民奪利、與民爭福的賦稅必然會越來越多。民眾正處於一個稅感深重的時代,與臭名昭著的行政強拆相比,稅收林立實際上是對公民財産的隱性掠奪,這無一例外地加重了民眾的被剝奪感。他認為,制度和法律並非一成不變,關鍵是制度漏洞和法律滯後不應成為與民爭利的藉口和契機。
國人正承受著結構性稅負過重的生活壓力,如果在日常消費品上的間接稅負繼續增加,顯然會給民眾生活乃至國民經濟帶來種種負面影響。媒體人畢舸在新京報撰文指出,稅收連年高增長,經濟民生早已不堪重負,該考慮對一些不必要徵的稅進行削減了。單位發放類似月餅等普通消費品,不應像住房等高額福利一樣,一律徵個稅,而應該在一定數額之內,均可免稅。面對“月餅稅”背後的民意期待,稅務部門需要儘快作出回應。
“天鵝”們已嗷嗷叫 該反思一下稅收理念了
毋庸置疑,稅收的無償性和強制性在任何國家、任何時代都一樣。但同樣在任何國家、任何時代,稅收的強制性不等於稅務部門在稅收過程中絲毫不考慮納稅人感受而無節制地見縫插針。
公眾對“加名稅”、“月餅稅”等稅收的民意反彈,警示政府特別是各級稅務部門該認真反思一下稅收理念了。法制日報刊發署名魯生的評論表示,在國家決心加快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多改革成果,致力於增收減稅“藏富於民”的大背景下,稅務機關徵稅就不能板起臉來機械地“照章徵收”,不僅如此,還應當積極主動地反思以往的稅收理念,清理不合時宜的稅收法規、規章和紅頭文件,嚴肅地重新論證既定的稅收政策是否符合當前形勢,從而在保證國家稅收收入適當增長的前提下,積極落實國家“藏富於民”的宏觀發展政策,做到該收的收,該放的放,該嚴的嚴,該松的松。
稅收理論界曾有個經典的拔毛理論:納稅人被稱為天鵝,最高的徵稅藝術在於盡可能多地拔毛,而天鵝們卻未覺察。成都商報評論員李迎春認為“從網上的反映看,天鵝們已經嗷嗷叫了”,稅收實際上是個互動過程,天鵝們的感受必須被考慮。站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當下的稅收徵管更應以調結構、輕賦稅為主。調結構在於在制度和具體徵管方面加強對富裕階層的徵稅力度,真正地減輕工薪階層和中低收入階層的稅負,比如加強資本利得等方面的稅收徵管。輕賦稅在於還富於民,增加居民收入,促進民間消費,擴大內需,這也是國內經濟轉型,應對外需經濟遭受打擊的根本之策。